購買商業養老保險有技巧 越年輕保費越低
“商業養老保險是一種復雜的產品,有些人即使是買了,其實也不十分清楚是否劃算”,某外資保險公司的業務員說,如果消費者能弄明白這種產品的投入和產出,也許在做出買與不買的決定時會更為謹慎。
究竟是選擇分紅型還是固定利率型,也不只是購買者自身是保守消費者還是激進投資者那么簡單。一份合適的商業養老保險,它與銀行利率、繳費方式、購買時機、年齡甚至是家族壽命史,都有著密切關聯。
從大的方面,你需要考慮幾點:
確定自己大概需要投保多少商業養老保險。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還應選擇有增值、分紅功能的養老險。一般來說,保額可以大約是個人年收入的5到10倍,即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如果發生風險,家庭生活在未來5年至10年之內不受影響。
確定養老險的類型。目前市場上的傳統型和有保底利率的分紅型養老險回報額度較為明確,適合一般工薪階層;而投連型和萬能型由于投入較高,適合投資意識較強及高收入人群。
要確定領取年齡、領取方式以及領取年限。領取年齡在投保時可與保險公司約定,一般限定50歲、55歲、60歲、65歲幾個年齡段;領取方式分一次性領、年領和月領;領取年限,有的規定20年,有的規定領到100歲,有的規定領至身故。
預定利率:越高越好
商業養老保險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的產品,因此,受利率波動的影響會非常大。這是因為,商業養老保險的利率都是根據當時的銀行利率為基準推算的,而且它的保險期一般都比較長,短則十年,長的會達到幾十年。
在壽險產品中,有一個繞不開的詞是“預定利率”,這是保險精算師在設計產品時為保單設定的每年收益率,主要是參照銀行存款利率設置的。預定利率越高,保險產品的競爭力越強,但保險公司為此也要承擔更多的經營風險。
上世紀90年代,我國的銀行存款利率高達10%,當時的養老保險產品預定利率平均達8.8%,回報率非常之高。
現在某網站做頻道主編的麥田,便剛好趕上了趟。1998年他剛好三十歲,離開原工作的國企,并在這一年買入某保險公司的一份養老保險,預定利率高達8%,保額10萬元,年繳費只需要2850元,30年共繳納85500元。到麥田60歲時為第一個保單周年日,可以從保險公司獲得每月1000元的養老金,且每年5%遞增,一直領取到75歲,再一次性從保險公司領取10萬元的保險費,保險合同終止。如果75歲前麥田去世,養老金停止給付,但10萬元的保險費可以由受益人領取。如果能夠活到75歲,麥田共可得358904元。
隨著央行連續次降息,傳統的高預定利率壽險產品產生了大量利差損。1999年,國家保險監管機構規定:保險公司在厘定保費時,預定利率不得超過年復利2.5%。參照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稅后利率3.93%,可以得出結論是,目前已更適合購買分紅型養老險,因為分紅型養老險將固定利率轉變為浮動利率,其實際分紅和結算利率視壽險公司的經營水平而定,不受保監會規定的年預定利率不超過2.5%的限制。這類產品適合對長期利率看漲、對通貨膨脹因素特別敏感的人群。
繳費方式:把握時間價值
目前,保險公司都會提供一次性的躉繳和每年支付的期繳兩種方式供選擇。期繳有3年繳、5年繳等短期繳費方式,也有10年繳、30年繳的長期繳費方式。
幾乎所有的保險經紀人都會告訴你,一次性付款比分期付款更劃算。舉例來說,今年30歲的男士投保某壽險,選擇保額20萬元,如果選擇一次繳清(躉繳)的方式,總共需要繳納保費22.06萬元;但同樣投保該險種,在保額不變的情況下,選擇10年期繳費則每年需繳納2.62萬元,總共繳納26.2萬元;20年期繳費每年需繳納1.42萬元,總共繳納28.4萬元。看起來是頗為劃算的事情,理當選擇躉繳。
實際上,這樣簡單的算法,并無太大參考價值。對于商業養老保險來說,時間價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同樣1萬元,今年的1萬元和一年后的1萬元價值并不相同,今年的1萬元與10年后的1萬元更不可等量齊觀。
還有一個竅門是,一般壽險類產品,往往具有保費豁免的條款,在繳費期間一旦出現保單約定的事項(比如身患重疾或者身故),那么以后各期期繳的保費就會獲得豁免,但是保單卻繼續有效。以送連買入的養老保險為例,如果在繳納了剛剛第一年保費后就不幸罹患重疾,那么按照那款險種的條款,送連還是可以立即獲得10萬元的賠償,而且接下來9年的期繳保費全部豁免,待身故后,還能再獲得10萬元的賠償,也就是說不過繳納了12000元保費,就獲得了高達20萬元的賠償。
購買時機:越年輕保費越低
如果有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的計劃,一定要趁早,因為越早購買越劃算。保費與投保年齡是成正比的,越年輕保費越低,而且在紅利的積累上也更劃算。
目前國內的壽險主要針對0至50歲的人群,針對50歲以上人群的壽險非常少,特別是重疾病險,基本上無法辦理。對于養老保險,雖然65歲以下的老年人還可以辦理,但過了50歲購買就需要繳納很高的費率,而且保險公司會設置很多的限制條件,如超過50歲的人投保需接受嚴格的體檢等。
即使是相差一歲,保費也會大有不同。“千萬不要小看年齡的差別。一般相差1歲,每年保費就要少繳2%左右,因此即使投保人選擇生日前幾天投保,與過了生日再投保,保費差別也可能會上萬元。”某保險公司負責人分析,由于保險公司最終給付被保險人的養老金是保費復利計算產生的儲蓄金額,所以保費與投保年齡相關。投保人年齡越小,儲蓄的時間越長,相同保額不管期繳還是躉繳,繳納的保費額都相對較少。
另外,在購買商業養老保險時,還有一個猶豫期需要留意。所謂猶豫期就是指,拿到合同后一定期限內,可以選擇退保。目前猶豫期大多在10天之內,在猶豫期內退保,可以全額退還,有個別公司收取10元工本費。
上一篇:延遲退休時間確定在2017年?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