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再就業出事故不算工傷
達到退休年齡再就業,雙方是否勞動關系?根據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規定,如果達到退休年齡,已經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退休待遇),雙方就是勞務關系,而非勞動關系。不存在勞動關系,就不能認定為工傷。
62歲的王老伯退休后受聘于某公司擔任環保工人一職,一次在趕去上班的途中不慎遭遇車禍身亡。在事故肇事方作出賠償之后,老伯家屬要求公司承擔工傷賠償責任遭拒,最終雙方對簿公堂。近日,從化法院作出判決,認為王老伯與該公司形成勞務關系,公司應當賠償55000余元給王老伯的家屬。
據了解,王老伯退休后,于2014年3月1日入職從化區某環保公司,擔任環保工人一職,負責增城區某道路的清潔工作。誰知天有不測風云,就在同年3月28日清晨時分,王老伯在途經增城區107國道與新沙大道交叉路口時發生交通事故,后經搶救無效身亡。根據交警部門作出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王老伯與肇事司機各負事故同等責任,法院判決肇事方賠償醫療費、死亡賠償金等共計23萬余元。
此后,家屬要求王老伯生前供職的單位按照勞動法的相關規定給予賠償,被公司拒絕。公司方認為,雙方只是勞務關系,因此公司與王老伯的權利義務關系不適用《廣東省工傷保險條例》及相關工傷法規,且家屬提出的主張已在交通事故案中得到了救濟,死者自身亦存在過錯,后果應自行承擔。
2015年3月,家屬向區人社局申請工傷認定,人社局以死者在事故發生時年滿62歲不符合受理條件為由,不予受理。此后,王老伯的家屬向從化法院提起訴訟。
從化法院經審理認為,王老伯與用人單位建立的關系不屬于勞動關系,交通事故所致傷害不構成工傷。法院采信王老伯發生交通事故是在上班途中,參照相關法規規定,王老伯在上班途中遭受的人身損害應屬從事勞務工作范圍。其家屬要求公司賠償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護理費、交通費、喪葬費的訴求,法院予以支持;要求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訴訟請求,法院不予支持。最后,從化法院判決該環保公司賠償王老伯家屬經濟補償款55000余元。
法官說法
退休后工作致傷害不算工傷
法官表示,本案的爭議焦點是:達到退休年齡再就業,雙方是否勞動關系?根據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規定,如果達到退休年齡,已經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退休待遇),雙方就是勞務關系,而非勞動關系。而根據廣東地區的司法實踐,勞動者只要達到退休年齡,雙方勞動關系就終止,達到退休年齡再就業的,不論是否享受退休待遇,雙方一概認為是勞務關系而非勞動關系。不存在勞動關系,就不能認定為工傷。
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對于賠償的區別又在哪里?勞務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合同關系,勞動者提供勞務服務,用人單位支付勞務報酬,無需提供保險、福利等待遇。而勞動關系中,雙方不僅存在著這種財產關系,還存在著行政隸屬與社會保障的關系,是一種更加穩定、持續的關系。在工作中遭受事故傷害的,勞動關系可適用《工傷保險條例》,即可以享受工傷保險待遇,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以及一次性工亡補助金。而勞務關系中,則不能被認定為工傷而適用《工傷保險條列》,只能依據普通民事法律主張人身損害賠償。
不過,即使王老伯不能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單位也無法逃避其應當承擔的責任。根據最高院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雇主承擔賠償責任。雇主承擔賠償責任以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王老伯的情況就屬于在從事雇傭活動中受到第三人人身傷害。在交通事故案中,肇事方依法承擔了50%的賠償責任,因此,對于未獲得賠付的部分,王老伯家屬有權要求用人單位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上一篇:工傷傷殘等級的劃分與賠償標準
下一篇:八級工傷職工辭職時候能否獲得賠償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