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爭議有哪些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也稱不定期的勞動合同,它不會因期限屆滿而終止,只有當法定的終止勞動合同條件出現,如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或用人單位關閉、撤銷等,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才能依法終止。
《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為勞動者撐起了保護傘,勞動者能否運用《勞動合同法》這一法律武器維護自己權益呢?下面,專家向大家介紹一起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爭議的案例。
案情簡介:申請人李某,1996年5月到被申請人南京某證券公司從事駕駛工作,月薪2400元,雙方簽訂了臨時聘用協議,雙方最后一期臨時聘用協議期限自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31日止。2008年5月31日,雙方合同期滿后,公司要求李某與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合同,采用勞務派遣方式使用李某,李某不同意,于2008年6月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請仲裁,要求裁決與被申請人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被申請人支付2008年6月起至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止的雙倍工資。
仲裁委員會認為申請人已在被申請人處連續工作滿十年以上,申請人提出與被申請人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要求,被申請人應當與申請人簽訂無固定期的勞動合同,被申請人在合同期滿后一個月內應與申請人簽訂無固定期勞動合同而未簽訂的,應自第二個月起支付申請人雙倍工資。仲裁委員會于2008年8月作出裁決,裁決被申請人與申請人簽訂無固定期勞動合同,被申請人支付申請人2008年7月起的雙倍工資。
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后,雙方當事人均未向法院起訴。仲裁裁決生效后,由于被申請人未與申請人簽訂無固定期合同,申請人遂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在法院執行過程中,被申請人同意與申請人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但被申請人要求申請人從事安全保衛崗位,月薪1000元,申請人不同意,故雙方最終未能簽訂勞動合同。法院遂以仲裁裁決未明確勞動合同內容為由,決定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透過這起案例,我們可以發現以下問題。
問題一:在訂立無固定期合同勞動爭議中,勞動合同其他內容如何確定?
在處理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爭議中,只有勞動合同期限是法律強制性規定的內容,勞動仲裁委或法院可以裁決或判決,那么勞動合同的其他內容應如何確定及仲裁委員會和法院如何裁決或判決?這是處理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爭議的法律盲點和難點所在。
2008年9月18日,為了進一步增強《勞動合同法》的可操作性,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其他內容作出了進一步規定。《條例》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的當日已經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應當立即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條例》十一條規定,“勞動者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與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對勞動合同的內容,雙方應當按照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協商確定。對協商不一致的內容,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十八條的規定執行”。
據此,依法訂立或補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爭議中,當事人對勞動合同除期限外的其他內容,仍應遵循訂立勞動合同的原則協商確定。
在協商訂立無固定期勞動合同的過程中,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方都有可能提高或降低原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一方面,有的勞動者基于用人單位必須與自己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強制規定,從而在工作崗位、工作地點、工資待遇等方面提出高于原勞動合同約定的條件,有的甚至提出明顯不公平合理的過高要求;另一方面,有的用人單位為了逃避義務,惡意地降低原勞動合同的約定條件,采取調整勞動者的工作崗位、降低薪酬等方法,逼迫勞動者知難而退,從而達到規避訂立無固定期勞動合同的目的。如本文案例,申請人原系駕駛員,月薪2400元,在申請人主張訂立無固定期勞動合同后,被申請人卻只同意安排申請人從事安全保衛工作,月薪1000元。因此雙方無法簽訂勞動合同。故在訂立無固定期勞動合同爭議中,就合同其他內容,雙方不能協商一致確定的可能性極大。
問題二:不能協商確定的勞動合同內容,仲裁委和法院應如何處理?
在訂立無固定期勞動合同爭議中,當事人不能協商確定的勞動合同內容,依照《條例》第十一條的規定應依《勞動合同法》第十八條的規定執行。可見《勞動合同法》第十八條系對當事人就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未能協商確定的作出了處理規定。在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中,社會保險是強制性規定,不存在協商確定的問題。勞動保護、勞動條件、職業危害防護、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報酬等內容一般集體合同有規定且國家也有強制性的勞動標準規定,即使雙方協商不成,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十八條規定的原則,也可以確定。《勞動合同法》第十八條中未明確的勞動合同內容就是勞動者的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簡單地說就是勞動者的工作崗位如何確定的問題,依照同工同酬的原則,勞動者工作崗位的確定也直接關系到其薪酬的確定。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這一勞動合同的主要內容,在雙方當事人不能協商確定的情況下如何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1)4號)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與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而未簽訂的,人民法院可以視為雙方當事人之間存在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關系,并以原勞動合同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參照此規定,對勞動者在用人單位工作滿十年或已與用人單位簽訂了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訂立無固定期勞動合同的爭議案件中,仲裁委員會和人民法院可以作如下裁決和判決:“當事人應當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對合同期限以外的其他勞動合同條款,當事人可以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依照當事人原勞動合同內容確定”。對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形成事實勞動關系滿一年,視同已訂立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應當補訂書面勞動合同的爭議,亦應以以上原則確定勞動合同內容,即雙方當事人雖未簽訂勞動合同,但按照當事人已經實際履行的工作崗位、地點、勞動報酬、勞動條件等內容來確定勞動合同的內容,如雙方實際履行勞動報酬、勞動條件低于集體合同規定的標準,按集體合同規定確定。
專家認為,在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爭議中,勞動合同的工作崗位、勞動報酬等內容在雙方不能協商一致確定時,應以維持原勞動合同約定條件(即維持雙方當事人原履行勞動合同的條件)為依據來確定,較為公平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
上一篇:約定試用期要注意哪些問題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
集體合同知識排行榜
- 01如何簽訂集體合同?
- 02 集體合同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 03 簽訂集體合同的程序是怎樣
- 04 集體合同訂立的程序和生效
- 05集體合同爭議如何處理
- 06集體合同生效需勞動行政部門
- 07什么是行業性集體合同
- 08簽訂集體合同應當注意哪些問
- 09集體合同范本2015
- 10集體合同約定待遇是不是每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