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簽訂勞動合同可以交社保嗎
員工一旦在入職之后,工作單位給勞動者繳納一定的保險是國家的硬性規定,社會保險作為重要的保險之一,那么如果不簽訂勞動合同可以交社保嗎?什么又是社保呢?想要了解這些,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一、不簽訂勞動合同可以交社保嗎
按照相關規定來看,在不簽訂勞動合同的情況下也是可以交社保的,具體原因如下:
是否簽訂勞動合同是勞動局或者勞動監察大隊的工作;繳納社保是社會保險業務經辦處稽核科的工作。
其各自主管不同,所以有可能出現某些單位沒有簽訂勞動合同但是卻又社保。后遺癥是離職轉移檔案時檔案資料不全,會被新單位(如果轉到靈活就業那就是社保的靈活就業管理處)退回。
二、什么是社保
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在討論社會保險的歷史時就不能把社會保險從社會保障中抽出來。
社會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建立社會保險基金,對參加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在喪失勞動能力或失業時給予必要的物質幫助的制度。社會保險不以盈利為目的。社會保險主要是通過籌集社會保險基金,并在一定范圍內對社會保險基金實行統籌調劑至勞動者遭遇勞動風險時給予必要的幫助,社會保險對勞動者提供的是基本生活保障,只要勞動者符合享受社會保險的條件,即或者與用人單位建立了勞動關系,或者已按規定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即可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中的核心內容。
在社會保障的歷史上有兩個里程碑:一是德國在俾斯麥時期首創社會保障制度;二是在1935年美國建立全面社會保障制度,并將社會保障制度化,這對二戰后社會保障制度的全球化產生了很大影響。在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過程中,二戰是個分水嶺。
總的來說,二戰以前的社會保障制度在保障的項目、覆蓋率和保障的水平等方面各國可能不同,但是相同的一點是:社會保障只是保證居民擁有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二戰以后,社會保障進入到另一個階段,福利國家紛紛出現,其先鋒是英國。20世紀70年代,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實踐紛紛出現于工業國家。
上一篇:勞動合同保險福利待遇有哪些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