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補償金個稅計算
核心內容:經濟補償金個稅是怎么計算的呢?下文,勞動法律網小編為您整理了關于經濟補償金個稅計算的法律知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經濟補償金個稅如何計算
根據《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157號)文件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退職費、安置費等所得要按照以下方法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第一、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即可視為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允許在一定期限內進行平均。具體平均辦法:以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年計算;
第二、個人領取一次性補償收入時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可以在計征其一次性補償收入的個人所得稅時予以扣除;
第三、企業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宣告破產,企業職工從該破產企業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費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
第四、個人在解除勞動合同后又再次任職、受雇的,對個人已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不再與再次任職、受雇的工資、薪金所得合并計算補繳個人所得稅。
【舉例】
例如:某職工2005年6月被單位解除勞動合同一次性取得經濟補償金80000元,該職工在此單位工作時間為8年,故該職工就此一次取得的經濟補償金應納個人所得稅計算如下:
第一 按照國稅發(1999)179號文件,首先計算出個人的月工資收入(視為月收入)
月工資收入:(80000-14063×3)÷8=4726.38(元)
第二、計算當月的個人所得稅
月應納稅額:(4726.38-1600)×15%-125=343.9(元)
第三、該職工工作8年(視為8個月)應納的個人所得稅款為:
應納稅款=343.9×8=2751.2(元)
推薦閱讀:
上一篇:因單位遷址辭職能獲經濟補償嗎
下一篇:經濟補償金、賠償金和違約金的區別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