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kmkaa"><center id="kmkaa"></center></ul>
      <strike id="kmkaa"></strike>
      勞動法律網-行業領先的法律服務網,提供專業勞動法律服務
      熱門城市
      北京 上海 廣州 深圳 重慶 鄭州 天津 武漢 杭州 南京 蘇州 沈陽 成都 濟南
      請您選擇相應地區
      蘭州 福州 佛山 青島 惠州 無錫 溫州 南通 中山 珠海 鎮江 嘉興 長沙 長春 成都 常州 廣州 貴陽 昆明 上海 深圳 泉州 石家莊 呼和浩特 西安 廈門 東莞 大連 烏魯木齊 哈爾濱 合肥 湖州 南京 南昌 南寧 寧波 天津 太原 揚州 煙臺 銀川
      我的位置:勞動法律網 > 勞動爭議 > 其他勞動爭議 > 正文
      確認勞動關系的司法解釋內容有哪些
      2018-09-14作者:未知來源:勞動法律網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公民更加注重自身權益的保護,在平時的生活中,人們都會選擇參與到工作中去,用自己的勞動獲得收入,根據我國法律的相關規定,工作時應當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和建立勞動關系,那么確認勞動關系的司法解釋的內容是怎樣的呢?我們來關注下。

        一、勞動關系

        用人單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同時。也包括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的。

        勞動者,是指達到法定年齡,具有勞動能力,以從事某種社會勞動獲得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依據法律或合同的規定,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從事勞動并獲取勞動報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

      確認勞動關系的司法解釋內容有哪些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于2001年3月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65次會議通過,F予公布,自2001年4月30日起施行。

        二○○一年四月十六日

        為正確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之規定,就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作如下解釋。

        第一條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發生的下列糾紛,屬于《勞動法》第二條規定的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裁決,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一)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糾紛;

       。ǘ﹦趧诱吲c用人單位之間沒有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已形成勞動關系后發生的糾紛;

       。ㄈ﹦趧诱咄诵莺,與尚未參加社會保險統籌的原用人單位因追索養老金、醫療費、工傷保險待遇和其他社會保險費而發生的糾紛。

        第二條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以當事人申請仲裁的事項不屬于勞動爭議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書面裁決、決定或者通知,當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分別情況予以處理:

       。ㄒ唬⿲儆趧趧訝幾h案件的,應當受理;

       。ǘ╇m不屬于勞動爭議案件,但屬于人民法院主管的其他案件,應當依法受理。

        第三條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根據《勞動法》第八十二條之規定,以當事人的仲裁申請超過六十日期限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書面裁決、決定或者通知,當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對確已超過仲裁申請期限,又無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的,依法駁回其訴訟請求。

        第四條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以申請仲裁的主體不適格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書面裁決、決定或者通知,當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經審查,確屬主體不適格的,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

        第五條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為糾正原仲裁裁決錯誤重新作出裁決,當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第六條

        人民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后,當事人增加訴訟請求的,如該訴訟請求與訟爭的勞動爭議具有不可分性,應當合并審理;如屬獨立的勞動爭議,應當告知當事人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第七條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的事項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范圍,當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

        第八條

        勞動爭議案件由用人單位所在地或者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勞動合同履行地不明確的,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第九條

        當事人雙方不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同一仲裁裁決,均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訴的,先起訴的一方當事人為原告,但對雙方的訴訟請求,人民法院應當一并作出裁決。

        當事人雙方就同一仲裁裁決分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的,后受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將案件移送給先受理的人民法院。

        第十條

        用人單位與其它單位合并的,合并前發生的勞動爭議,由合并后的單位為當事人;用人單位分立為若干單位的,其分立前發生的勞動爭議,由分立后的實際用人單位為當事人。

        用人單位分立為若干單位后,對承受勞動權利義務的單位不明確的,分立后的單位均為當事人。

        第十一條

        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原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勞動爭議,可以列新的用人單位為第三人。

        原用人單位以新的用人單位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可以列勞動者為第三人。

        原用人單位以新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共同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新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列為共同被告。

        第十二條

        勞動者在用人單位與其他平等主體之間的承包經營期間,與發包方和承包方雙方或者一方發生勞動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應當將承包方和發包方作為當事人。

        第十三條

        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第十四條

        勞動合同被確認為無效后,用人單位對勞動者付出的勞動,一般可參照本單位同期、同工種、同崗位的工資標準支付勞動報酬。

        根據《勞動法》第九十七條之規定,由于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的無效合同,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比照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標準,賠償勞動者因合同無效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迫使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和經濟補償,并可支付賠償金:

        (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ǘ┪窗凑談趧雍贤s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ㄈ┛丝刍蛘邿o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ㄋ模┚懿恢Ц秳趧诱哐娱L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ㄎ澹┑陀诋數刈畹凸べY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第十六條

        勞動合同期滿后,勞動者仍在原用人單位工作,原用人單位未表示異議的,視為雙方同意以原條件繼續履行勞動合同。一方提出終止勞動關系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根據《勞動法》第二十條之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與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而未簽訂的,人民法院可以視為雙方之間存在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關系,并以原勞動合同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

        第十七條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仲裁裁決后,當事人對裁決中的部分事項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勞動爭議仲裁裁決不發生法律效力。

        第十八條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多個勞動者的勞動爭議作出仲裁裁決后,部分勞動者對仲裁裁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裁決對提出起訴的勞動者不發生法律效力;對未提出起訴的部分勞動者,發生法律效力,如其申請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第十九條

        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四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并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

        第二十條

        用人單位對勞動者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等處理,或者因其他原因解除勞動合同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判決予以撤銷。

        對于追索勞動報酬、養老金、醫療費以及工傷保險待遇、經濟補償金、培訓費及其他相關費用等案件,給付數額不當的,人民法院可以予以變更。

        第二十一條

        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執行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裁決書、調解書,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勞動爭議仲裁裁決書、調解書有下列情形之一,并經審查核實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七條之規定,裁定不予執行:

       。ㄒ唬┎脹Q的事項不屬于勞動爭議仲裁范圍,或者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

       。ǘ┻m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三)仲裁員仲裁該案時,有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ㄋ模┤嗣穹ㄔ赫J定執行該勞動爭議仲裁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

        人民法院在不予執行的裁定書中,應當告知當事人在收到裁定書之次日起三十日內,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起訴。

        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ǎ玻埃埃赌辏吩拢保叭兆罡呷嗣穹ㄔ簩徟形瘑T會第1393次會議通過)

        為正確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規定,結合民事審判實踐,對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補充解釋如下:

        第一條

        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對下列情形,視為勞動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的“勞動爭議發生之日”:

       。ㄒ唬┰趧趧雨P系存續期間產生的支付工資爭議,用人單位能夠證明已經書面通知勞動者拒付工資的,書面通知送達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用人單位不能證明的,勞動者主張權利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

        (二)因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產生的爭議,用人單位不能證明勞動者收到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書面通知時間的,勞動者主張權利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

       。ㄈ﹦趧雨P系解除或者終止后產生的支付工資、經濟補償金、福利待遇等爭議,勞動者能夠證明用人單位承諾支付的時間為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后的具體日期的,用人單位承諾支付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勞動者不能證明的,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

        第二條

        拖欠工資爭議,勞動者申請仲裁時勞動關系仍然存續,用人單位以勞動者申請仲裁超過六十日為由主張不再支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用人單位能夠證明勞動者已經收到拒付工資的書面通知的除外。

        第三條

        勞動者以用人單位的工資欠條為證據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訴訟請求不涉及勞動關系其他爭議的,視為拖欠勞動報酬爭議,按照普通民事糾紛受理。

        第四條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因勞動關系是否已經解除或者終止,以及應否支付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產生的爭議,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后,當事人依法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五條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后,請求用人單位返還其收取的勞動合同定金、保證金、抵押金、抵押物產生的爭議,或者辦理勞動者的人事檔案、社會保險關系等移轉手續產生的爭議,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后,當事人依法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六條

        勞動者因為工傷、職業病,請求用人單位依法承擔給予工傷保險待遇的爭議,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后,當事人依法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七條

        下列糾紛不屬于勞動爭議:

       。ㄒ唬﹦趧诱哒埱笊鐣kU經辦機構發放社會保險金的糾紛;

        (二)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住房制度改革產生的公有住房轉讓糾紛;

        (三)勞動者對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傷殘等級鑒定結論或者對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的職業病診斷鑒定結論的異議糾紛;

       。ㄋ模┘彝セ蛘邆人與家政服務人員之間的糾紛;

       。ㄎ澹﹤體工匠與幫工、學徒之間的糾紛;

        (六)農村承包經營戶與受雇人之間的糾紛。

        第八條

        當事人不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預先支付勞動者部分工資或者醫療費用的裁決,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用人單位不履行上述裁決中的給付義務,勞動者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九條

        勞動者與起有字號的個體工商戶產生的勞動爭議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字號為當事人,但應同時注明該字號業主的自然情況。

        第十條

        勞動者因履行勞動力派遣合同產生勞動爭議而起訴,以派遣單位為被告;爭議內容涉及接受單位的,以派遣單位和接受單位為共同被告。

        第十一條

        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均不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同一裁決,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并案審理,雙方當事人互為原告和被告。在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撤訴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另一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繼續審理。

        第十二條

        當事人能夠證明在申請仲裁期間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客觀原因無法申請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申請仲裁期間中止,從中止的原因消滅之次日起,申請仲裁期間連續計算。

        第十三條

        當事人能夠證明在申請仲裁期間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申請仲裁期間中斷:

        (一)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

        (二)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

       。ㄈ⿲Ψ疆斒氯送饴男辛x務。

        申請仲裁期間中斷的,從對方當事人明確拒絕履行義務,或者有關部門作出處理決定或明確表示不予處理時起,申請仲裁期間重新計算。

        第十四條

        在訴訟過程中,勞動者向人民法院申請采取財產保全措施,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申請人經濟確有困難,或有證據證明用人單位存在欠薪逃匿可能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勞動者提供擔保的義務,及時采取保全措施。

        第十五條

        人民法院作出的財產保全裁定中,應當告知當事人在勞動仲裁機構的裁決書或者在人民法院的裁判文書生效后三個月內申請強制執行。逾期不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解除保全措施。

        第十六條

        用人單位制定的內部規章制度與集體合同或者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不一致,勞動者請求優先適用合同約定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七條

        當事人在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持下達成的具有勞動權利義務內容的調解協議,具有勞動合同的約束力,可以作為人民法院裁判的根據。

        當事人在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持下僅就勞動報酬爭議達成調解協議,用人單位不履行調解協議確定的給付義務,勞動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普通民事糾紛受理。

        第十八條

        本解釋自二○○六年十月一日起施行。本解釋施行前本院頒布的有關司法解釋與本解釋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的規定為準。

        本解釋施行后,人民法院尚未審結的一審、二審案件適用本解釋。本解釋施行前已經審結的案件,不得適用本解釋的規定進行再審。

        三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ǚㄡ尅玻玻埃保啊常保蔡枺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已于2010年7月1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89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0年9月14日起施行。

        二○一○年九月十三日

        為正確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2]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規定,結合民事審判實踐,特作如下解釋。

        第一條

        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二條

        因企業自主進行改制引發的爭議,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三條

        勞動者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加付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四條

        勞動者與未辦理營業執照、營業執照被吊銷或者營業期限屆滿仍繼續經營的用人單位發生爭議的,應當將用人單位或者其出資人列為當事人。

        第五條

        未辦理營業執照、營業執照被吊銷或者營業期限屆滿仍繼續經營的用人單位,以掛靠等方式借用他人營業執照經營的,應當將用人單位和營業執照出借方列為當事人。

        第六條

        當事人不服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仲裁裁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審查認為仲裁裁決遺漏了必須共同參加仲裁的當事人的,應當依法追加遺漏的人為訴訟當事人。

        被追加的當事人應當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一并處理。

        第七條

        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

        第八條

        企業停薪留職人員、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內退人員、下崗待崗人員以及企業經營性停產放長假人員,因與新的用人單位發生用工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動關系處理。

        第九條

        勞動者主張加班費的,應當就加班事實的存在承擔舉證責任。但勞動者有證據證明用人單位掌握加班事實存在的證據,用人單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不利后果。

        第十條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就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辦理相關手續、支付工資報酬、加班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達成的協議,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且不存在欺詐、脅迫或者乘人之危情形的,應當認定有效。

        前款協議存在重大誤解或者顯失公平情形,當事人請求撤銷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一條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一方當事人反悔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第十二條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逾期未作出受理決定或仲裁裁決,當事人直接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但申請仲裁的案件存在下列事由的除外:

       。ㄒ唬┮扑凸茌牭模

       。ǘ┱谒瓦_或送達延誤的;

       。ㄈ┑却戆冈V訟結果、評殘結論的;

       。ㄋ模┱诘却齽趧尤耸聽幾h仲裁委員會開庭的;

        (五)啟動鑒定程序或者委托其他部門調查取證的;

       。┢渌斒掠伞

        當事人以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逾期未作出仲裁裁決為由提起訴訟的,應當提交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出具的受理通知書或者其他已接受仲裁申請的憑證或證明。

        第十三條

        勞動者依據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如果仲裁裁決涉及數項,每項確定的數額均不超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十二個月金額的,應當按照終局裁決處理。

        第十四條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同一仲裁裁決同時包含終局裁決事項和非終局裁決事項,當事人不服該仲裁裁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按照非終局裁決處理。

        第十五條

        勞動者依據調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向基層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用人單位依據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中級人民法院應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應當裁定駁回申請。

        被人民法院駁回起訴或者勞動者撤訴的,用人單位可以自收到裁定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

        第十六條

        用人單位依照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向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的駁回申請或者撤銷仲裁裁決的裁定為終審裁定。

        第十七條

        勞動者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第二款和調解仲裁法第十六條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符合民事訴訟法第十七章督促程序規定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第二款規定申請支付令被人民法院裁定終結督促程序后,勞動者就勞動爭議事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先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依據調解仲裁法第十六條規定申請支付令被人民法院裁定終結督促程序后,勞動者依據調解協議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十八條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終局裁決,勞動者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用人單位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

        用人單位撤回撤銷終局裁決申請或者其申請被駁回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恢復執行。仲裁裁決被撤銷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終結執行。

        用人單位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被駁回后,又在執行程序中以相同理由提出不予執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主題詞:勞動爭議規定司法解釋

        四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4]

        為正確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規定,結合民事審判實踐,就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作如下解釋:

        第一條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以無管轄權為由對勞動爭議案件不予受理,當事人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按照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經審查認為該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對案件確無管轄權的,應當告知當事人向有管轄權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二)經審查認為該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有管轄權的,應當告知當事人申請仲裁,并將審查意見書面通知該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仍不受理,當事人就該勞動爭議事項提起訴訟的,應予受理。

        第二條

        仲裁裁決的類型以仲裁裁決書確定為準。

        仲裁裁決書未載明該裁決為終局裁決或非終局裁決,用人單位不服該仲裁裁決向基層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按照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經審查認為該仲裁裁決為非終局裁決的,基層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ǘ┙泴彶檎J為該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的,基層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應告知用人單位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裁定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該仲裁裁決;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第三條

        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用人單位申請撤銷終局裁決的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對沒有新的事實、證據或者理由,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中級人民法院可以組織雙方當事人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可以制作調解書。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另一方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四條

        當事人在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下僅就給付義務達成的調解協議,雙方認為有必要的,可以共同向人民調解委員會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

        第五條

        勞動者非因本人原因從原用人單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原用人單位未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與新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或者新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提出解除、終止勞動合同,在計算支付經濟補償或賠償金的工作年限時,勞動者請求把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計算為新用人單位工作年限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用人單位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屬于“勞動者非因本人原因從原用人單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

       。ㄒ唬﹦趧诱呷栽谠ぷ鲌鏊⒐ぷ鲘徫还ぷ,勞動合同主體由原用人單位變更為新用人單位;

        (二)用人單位以組織委派或任命形式對勞動者進行工作調動;

       。ㄈ┮蛴萌藛挝缓喜、分立等原因導致勞動者工作調動;

       。ㄋ模┯萌藛挝患捌潢P聯企業與勞動者輪流訂立勞動合同;

       。ㄎ澹┢渌侠砬樾巍

        第六條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但未約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后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的30%按月支付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前款規定的月平均工資的30%低于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

        第七條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和經濟補償,當事人解除勞動合同時,除另有約定外,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履行競業限制義務,或者勞動者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后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八條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和經濟補償,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后,因用人單位的原因導致三個月未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請求解除競業限制約定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九條

        在競業限制期限內,用人單位請求解除競業限制協議時,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在解除競業限制協議時,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額外支付勞動者三個月的競業限制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條

        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后,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按照約定繼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一條

        變更勞動合同未采用書面形式,但已經實際履行了口頭變更的勞動合同超過一個月,且變更后的勞動合同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國家政策以及公序良俗,當事人以未采用書面形式為由主張勞動合同變更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二條

        建立了工會組織的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符合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規定,但未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三條規定事先通知工會,勞動者以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為由請求用人單位支付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起訴前用人單位已經補正有關程序的除外。

        第十三條

        勞動合同法施行后,因用人單位經營期限屆滿不再繼續經營導致勞動合同不能繼續履行,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四條

        外國人、無國籍人未依法取得就業證件即與中國境內的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居民未依法取得就業證件即與內地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當事人請求確認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持有《外國專家證》并取得《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證》的外國人,與中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建立用工關系的,可以認定為勞動關系。

        第十五條

        本解釋施行前本院頒布的有關司法解釋與本解釋抵觸的,自本解釋施行之日起不再適用。

        本解釋施行后尚未終審的勞動爭議糾紛案件,適用本解釋;本解釋施行前已經終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不適用本解釋。

        用人單位應當與員工簽訂相應的合同而并未簽訂的,法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判定具有事實勞動關系,當然一般需要當事人先進行勞動關系仲裁,在平時的時候員工就應當注意收集相應的證據證明自己確實和單位存在勞動關系。

      無需注冊 快速免費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百度影院|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坂深雪|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久久91这里精品国产2020|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新网站|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欧美|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国产一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99免费精品视频|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麻豆 |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 欧美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 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色花堂国产精品第一页|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 色婷婷久久久SWAG精品| 国产偷国产偷高清精品| 尤物国产在线精品福利一区|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性欧洲精品videos|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亚州日韩精品专区久久久|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 午夜影视日本亚洲欧洲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io|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中| 一本色道久久88精品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