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合同的變更和終止
核心內容:集體合同是什么?集體合同的訂立、變更、終止分別是什么?下文,勞動法律網小編給您詳細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集體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本單位職工棋據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職業培訓、保險福利等事項,通過集體協商簽訂的書面協議。集體合同是協調勞動關系、保護勞動者權益、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在我國,集律合同主要是由代表勞動者的工會或職工代表與企業或事業單位簽訂。
集體合同的訂立,是指工會或職工代表與企事業單位之間,為規定用人單位和全體職工的權利義務而依法就集體合同條款經過協商一致,確立集體合同關系的法律行為。
集體合同按如下程序訂立:
(1)討論集體合同草案或專項集體合同草案。經雙方代表協商一致的集體合同草案或專項集體合同草案應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
(2)通過草案。全體職工代表半數以上或者全體職工半數以上同意,集體合同草案或專項集體合同草案方獲通過。
(3)集體協商雙方首席代表簽字。
集體合同的變更,是指集體合同生效后尚未履行完畢之前,由于主客觀情況發生變化,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對原集體合同進行修改或增刪的法律行為。集體合同的解除,是指提前終止集體合同的法律效力。經雙方協商代表協商一致,可以變更或解除集體合同或專項集體合同。
勞動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變更或解除集體合同或專項集體合同:
(1)用人單位因被兼并、解散、破產等原因,致使集體合同或專項集體合同無法履行的;
(2)因不可抗力等原因致使集體合同或專項集體合同無法履行或部分無法履行的;
(3)集體合同或專項集體合同約定的變更或解除條件出現的;
(4)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情形。變更或解除集體合同或專項集體合同適用本規定的集體協商程序。
集體合同的終止,是指因某種法律事實的發生而導致集體合同法律關系消滅。集體合同或專項集體合同期限一般為1—3年,期滿或雙方約定的終止條件出現,即行終止。集體合同或專項集體合同期滿前3個月內,任何一方均可向對方提出重新簽訂或續訂的要求。
集體合同或專項集體合同簽訂或變更后,應當自雙方首席代表簽字之日起10日內,由用人單位一方將文本一式三份報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查。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自收到文本之日起15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或專項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上一篇:集體合同審查程序是如何的
下一篇:集體合同的作用有哪些
無需注冊 快速免費咨詢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
集體合同知識排行榜
- 01如何簽訂集體合同?
- 02 集體合同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 03 簽訂集體合同的程序是怎樣
- 04 集體合同訂立的程序和生效
- 05集體合同爭議如何處理
- 06集體合同生效需勞動行政部門
- 07什么是行業性集體合同
- 08簽訂集體合同應當注意哪些問
- 09集體合同范本2015
- 10集體合同約定待遇是不是每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