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工資不得低于集體合同標準
《勞動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定,集體合同簽訂后應當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該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中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準不得低于集體合同規定的標準。
【勞動法眼】員工工資不得低于集體合同標準
2013年2月1日,北京市某公司與工會經過協商簽訂了集體合同,規定職工的月工資不低于2400元。2013年2月8日,公司將集體合同文本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未提出異議。2014年1月,公司為了擴大規模,急招了一批銷售人員,并簽訂了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約定銷售人員的月工資為2200元。2014年6月,銷售人員李某得知集體合同中約定的最低月工資為2400元,高于自己的月工資數額,遂找到公司人力資源部協商此事,未果。2014年9月,李某訴至海淀區勞動仲裁委員會,要求單位支付每月200元的工資差額。
法律貼士
《勞動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定,集體合同簽訂后應當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該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中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準不得低于集體合同規定的標準。
本案中,某公司集體合同已生效。既然集體合同約定的職工最低月工資為2400元,那么李某的月工資就不應低于2400元。顯然,雙方勞動合同中關于李某工資的約定是不合法的,因此李某請求單位支付每月工資200元差額的主張得到了仲裁委員會的支持。
特別提醒
集體合同是由工會代表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通過平等協商,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訂立的合同。集體合同生效的前置程序是要報送勞動行政部門。根據法律規定,生效的集體合同不僅對企業具有約束力,對勞動者同樣具有約束力,無論勞動者是在簽訂集體勞動合同之前來單位的,還是之后來單位的。行業性、區域性集體合同對當地本行業、本區域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具有約束力。集體合同生效后,任何一方均不得以書面形式或實際行為隨意變更,否則將承擔違約責任。
上一篇:如何認定集體合同的效力?
下一篇:集體合同是否雙倍工資的免死符?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
集體合同知識排行榜
- 01如何簽訂集體合同?
- 02 集體合同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 03 簽訂集體合同的程序是怎樣
- 04 集體合同訂立的程序和生效
- 05集體合同爭議如何處理
- 06集體合同生效需勞動行政部門
- 07什么是行業性集體合同
- 08簽訂集體合同應當注意哪些問
- 09集體合同范本2015
- 10集體合同約定待遇是不是每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