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發生事故怎樣申請工傷保險
發生工傷事故,如果申請工傷認定,怎樣索要工傷賠償,是很多因工受傷職工關注的問題。工傷賠償糾紛又該怎么解決?《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勞動者發生事故傷害后,用人單位應當自事故發生30日內向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申請工傷認定。
一、工傷報告程序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在工傷保險機構投了工傷保險的才有這個程序。單位應當自工傷事故發生之日或者職業病確診之日起15日內,向當地勞動行政部門提出工傷報告。
二、工傷認定程序
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對工傷(亡)事故進行調查確定是否屬工傷的程序,這是一般工傷必走第一步。但用人單位書面認可為工傷的,又沒有投工傷保險的情況下,可以不走這一程序。
注意工傷認定的兩個時間:單位在發生工傷之日起一個月內沒有提起工傷認定的,工傷受害者一定要在事故發生之日起一年內向勞動部門提出申請。社保經辦機構調查認定后,書面通知單位及傷者。
三、工傷鑒定程序
工傷鑒定是在申請工傷鑒定的職工被認定為工傷的基礎上(即走完工傷認定程序后),在其醫療終結或醫療期滿之后,由縣以上勞動鑒定委員會對其進行的評定傷殘等級的行為。
四、協商工傷賠償程序
工傷鑒定以后,就可以依據鑒定的標準計算出賠償數額了。單位投了工傷保險的,就直接由國家工傷保險機構依據標準發放工傷保險待遇。沒有投保的(特指在工傷保險機構投保),則依據標準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
五、勞動仲裁程序
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不了的,則可以依據勞動仲裁法規向當地的勞動仲裁部門提起仲裁程序。
六、法院審理程序
對勞動仲裁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解決。對一審法院判決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二審法院提起上訴。
七、執行程序
仲裁或者判決生效后,用人單位不支付賠償費的,則可以依據生效法律文書向法院執行局提起執行申請,由法院執行。
八、申訴程序
對生效判決不服的,則可以申請啟動再審程序,但這一般很難。
申請工傷注意事項
快車編輯特別提醒,如果工傷受害者和所在單位未簽訂勞動合同,企業在認定工傷時對工傷受害者不予配合的,工傷受害者先要向當地勞動仲裁部門提出仲裁申請,提出證據如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書、工資收入證明、用人單位發放的上崗證、工作服等,這些證據可以證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這是申請工傷認定的前提條件之一。
另外各地對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和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的賠償標準不一,同等級的傷殘獲得的賠償數額還與本人工資待遇及當地職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的高低有關。
用人單位不申請工傷認定的法律后果
1、《工傷保險條例》規定,職工發生事故傷害后,用人單位未在規定的時間內為其提起工傷認定申請的,后期由職工本人、近親屬或者工會組織提起工傷認定申請,用人單位統籌地區最終認定為工傷的,在此之前受害職工發生的符合《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相關費用,由用人單位負擔,包括已參保職工應當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部分。發生事故傷害后,用人單位應當在30日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職工本人、近親屬或者工會組織應當在1年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2、是否屬于工傷,用人單位與職工產生分歧的,由用人單位負責舉證。在通常情況下,職工發生事故傷害后,用人單位不及時或者根本不申請工傷認定的根本原因在于,用人單位認為該職工的事故傷害不屬于工傷的范疇。那么對于用人單位未按規定申請工傷認定的,我國法律規定由用人單位負責舉證。用人單位一旦無法舉證充分證明自己的觀點,那么將面臨對其不利的法律后果,即一般情況下,會依法認定職工工傷事故成立。
上一篇:參加工傷保險個人需要繳費嗎
下一篇: 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條件是什么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