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進一步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意見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屬各單位: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實現社會就業更加充分的奮斗目標,全面做好我市促進就業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國務院關于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國發〔2008〕5號)和《關于進一步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粵府〔2008〕55號)等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促進就業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以新一輪思想大解放為動力,爭當促進就業工作改革創新的排頭兵,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實行統籌就業,促進公平就業,構建促進就業工作的長效機制,以促進就業推動社會和諧。
(二)目標任務。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和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戰略。推進就業管理服務體制機制的改革,建立面向全體勞動者的公共就業服務制度,完善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機制,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創建充分就業城市,實現穩定就業和素質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努力保持在3%以內;平均失業周期保持在6個月以下;當年新增失業人員就業率達80%以上;新成長勞動力就業率達80%以上;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率達80%以上;零就業家庭“出現一戶,解決就業一戶”。
二、完善政府責任體系,進一步強化政府職責
(三)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就業是民生之本。市、區政府應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從宏觀政策制定、產業結構調整、項目布局、資金投入等方面統籌考慮對就業的影響和效應,實現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相互適應和協調發展。
(四)完善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度。市、區政府應建立和完善就業目標責任體系,把登記失業率、促進失業人員就業數和幫扶就業困難人員人數、就業人口管理覆蓋率等指標作為就業工作主要目標任務,列為政府和部門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繼續發揮市、區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和居民就業工作委員會的作用,強化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完善部門間的聯動工作機制;完善各部門的內部責任制度,將考核指標細化、量化,工作落實到基層,責任落實到個人。建立促進就業的激勵機制,市、區政府和有關部門對促進就業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五)加強對失業的宏觀調控。市、區政府建立失業預警制度,加強對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情況的監測與跟蹤,規范和控制企業規模性裁員行為,建立勞動力轉移就業應急機制,對因產業結構調整可能出現的較大規模失業,實施預防、調節和控制,緩解失業引發的各種矛盾,保持就業局勢穩定。
三、完善政策支持體系,進一步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
(六)完善促進就業的產業政策。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和高新技術、金融、物流、文化產業四大支柱產業,鼓勵發展有利于就業的傳統優勢產業和現代生產生活服務業,在優化產業結構的同時,注重保持就業數量的相對穩定和增長,積極調整就業結構,擴大為生產服務的就業規模。市、區政府在安排政府投資和確定重大建設項目時,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就投資和建設項目對促進就業的影響進行評估。充分發揮投資和重大建設項目帶動就業的作用,增加就業崗位。
(七)完善促進就業的財政政策。市、區政府應根據就業狀況和就業工作目標,加大資金投入,在同級財政預算中安排就業專項資金用于促進就業工作。就業專項資金用于職業介紹、職業培訓、公益性崗位、職業技能鑒定、特定就業政策和社會保險等的補貼,小額貸款擔保基金和微利項目的小額擔保貸款貼息,扶持公共就業服務,以及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等。完善就業專項資金投入管理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市、區財政應安排一定資金用于來深建設者公共就業服務及技能培訓。
更多勞動法內容盡在勞動法律網http://www.719521.com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