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轉移可能更棘手
2007-05-18作者:未知來源:勞動法律網
張馨月
在2000年~2005年人均產出實現63.4%增長速度之后,中國或許仍將面臨長期勞動力轉移的更棘手問題。
中國社科院近日發布的報告認為,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遠沒有想象的那么多,我國正在由勞動力過剩向勞動力短缺的時代轉變,這個轉變的拐點將在“十一五”期間出現,確切的時間可能在2009年,這個轉變會帶來城鄉勞動者工資的增長。
不過,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我國的就業擴張明顯滯后于經濟增長,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中國的經濟增長正沿著資本集約和勞動生產率迅速提高的軌道運行。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學研究室主任侯東民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勞動生產率提高是經濟發展的必然,勞動力成本提高、競爭優勢減弱這種趨勢今后會更加明顯。“目前,各方面的動力都在推進產業升級,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提高人均產出。”
他表示,伴隨著這一趨勢同時出現的,將會是單位GDP增長對勞動力吸納的減少,這對于剩余勞動力的轉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但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在第二屆中國經濟50人田橫島論壇上曾表示,隨著出生率的下降,中國享受了20多年的“人口紅利”即將枯竭,面臨剩余勞動力短缺的重大轉折,急需把經濟增長轉到提高勞動生產率上來。
侯東民并不認可“人口紅利”的說法,在他看來,中國未來將要面對的是巨大的剩余勞動力的壓力。
在他看來,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都有相當的剩余勞動力不能轉移出來,如果能夠充分利用,才能形成紅利,不能轉移出來,只能形成壓力。
“產業升級將延緩以往勞動力就業問題的解決,伴隨著經濟發展,勞動力轉移將是非常長期的問題,不是馬上能夠解決的。”侯東民說。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