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領養老金不等于延遲退休 莫要誤讀新政策
延遲退休,不僅意味著延領養老金,還意味著目前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5項保險都要繼續按規定參加,意味著勞動合同的延續。延領養老金則不同,仍遵守目前法定的退休年齡,仍享受退休后的醫療等方面的社保待遇,與用人單位簽訂的是工作協議而不是勞動合同,只是可以多繳幾年養老保險、晚領幾年養老金,而且不是強制性措施。
推薦閱讀
上海的探索精神值得肯定。不過,即使只是延領養老金,恐怕仍需要考慮得更周全一些。
一方面,延領養老金的人員簽訂的是工作協議,這樣的協議是否能夠和勞動合同一樣可以有效地保障勞動者的各項權益?會不會在實際操作中產生不必要的糾紛?相關政府部門應當把配套工作做在前面。
另一方面,符合延領條件的人員也別把延領看得太美。目前我國男性平均預期壽命是73歲,如果把原來的60歲領養老金推遲到65歲,相當于多繳5年的養老保險費、少領5年的養老金,盡管多繳5年費會使每月的養老金高出一些。這對于社保基金來說有利于減輕支付壓力,但對于個人來說,則要好好算算賬。也許有人會說,不能光算個人的養老賬,畢竟還多干5年,多拿5年工資呢!對此要看到,目前企業用人已經相當靈活,真正有技術、企業急缺的技術及管理人員,即使沒有延領協議,到法定退休年齡后也常常會被返聘,這筆月收入是不缺的。反之,如果不是企業急缺的人才,延領并非強制性規定,想延的勞動者未必真能延。
延領養老金尚且有必要慎重安排,真正延遲退休就更不能輕率了。
中國是否到了延遲退休年齡的時候?至少目前不是。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勞動力大國,勞動力資源總量高達10.6億,就業形勢在今后一段時期將十分嚴峻,而不是如歐洲一些延遲退休年齡的國家那樣已面臨勞動力短缺。
延遲退休年齡不僅關系經濟發展,更關乎公平。體力精力好、收入高、職位高的,多數想晚退;工作辛苦、收入低甚至沒有穩定收入的,多數想提前退。面臨就業難的或者沒有好工作的年輕人,多數反對延退;臨近退休仍干勁十足的,多數贊成延退。正因如此,有關退休年齡的丁點傳聞都會掀起軒然大波。這提醒政策的制定者,對延遲退休一定要通盤考慮——考慮不同群體的利益、考慮不同地區的實情、考慮未來的可持續發展,不迎合、不跟風,真正做到科學論證。
無需注冊 快速免費咨詢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