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現實:5%員工曾有輕生念頭
近年來,由于社會生活多元化,就業競爭激烈等一系列新的社會變化的出現。職工的心理問題逐漸浮出水面。雖然心理疾病出現面并不廣,然而,一旦由心理問題引發后果,都將是極其嚴重,令人痛心疾首的。所以說,關注職工的心理健康,是關注職工的健康權和生命權的一項重要工作,是企業和社會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一次200份的問卷調查中,有10個以上的人表示有過輕生的想法,也就是說5%員工有過自殺念頭。安徽心理學會在對該省某大型企業員工做心理咨詢時發現。
當然,社會和企業也對職工的心理健康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心理專家不斷介入到企業進行調查,“企業員工幫助計劃”(即EAP服務)在許多企業廣泛推行,尤其是職工較多,職工容易出現心理疾病的企業。各種由政府相關部門、企業組織舉辦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講座都在廣泛推行。許多企業還根據職工的年齡、性別等層次,科學地調動崗位、實施不同的管理方法等。
然而,要真正緩解員工的心理問題,保障員工的心理健康,僅有心理專家的幫助,聽聽心理講座和接受心理咨詢,還遠遠不夠。
首先,必須有企業的高度重視,針對員工產生心理壓力的各種因素,采取緩解措施。譬如改變某些企業的無情化管理為人性化管理,譬如給職業焦慮的員工以一定的職業保障,譬如給升遷焦慮的員工以平等升遷機會等,使每一位員工在企業里都能有保障地生活,有平等的發展機遇。
其次,還要有社會的高度重視。在當今的社會,企業員工在經受職業壓力的同時,還要承受各種復雜的社會生活壓力,容易爆發心理問題。特別是那些從農村來的企業職工,缺乏深入城市的機會和能力,甚至受到各種歧視的目光,必將給他們的心靈帶來創傷。因此,社會應當給他們創造體面勞動的環境,給他們撫平心靈創傷的實際幫助,才是他們心理健康的有效保障。
但愿這個數據,能夠給企業和社會敲響警鐘。但愿這只是一個數據,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不會演變成任何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現實。
上一篇:入戶廣州,只需積滿85分
下一篇:想討加班費,你有證據嗎?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