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起勞動爭議糾紛案件所想到的
華商網訊 自2002年4月份,馮建等人被招聘至潼關縣金星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金星公司)工作。工作十年期間,金星公司未與馮建等人簽訂勞動合同,也未按法律規定為他們繳納各項社會保險。2012年9月份,金星公司發生整合重組,不論工作年限,一律以新員工對待,單方要求簽訂為期1年的勞動合同,且合同部分條款與法律規定有沖突。馮建等人則要求按照法律規定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同時要求金星公司按照法律規定為其繳納各項社會保險,雙方為此發生糾紛。同年10月,馮建等人向潼關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簡稱潼關仲裁委)提出仲裁申請,要求金星公司與之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退換保證金、賠償雙倍工資、補繳各項社會保險金。同年12月25日,潼關仲裁委作出裁決,支持了馮建等人的部分請求,后金星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撤銷仲裁書中的部分裁決。本院經審理后認為仲裁裁決與查明事實相符,裁決并無不當,原告訴請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依法應駁回原告訴請。通過該案的審理,給我留下了一些思考:
思考一:規范用人單位用工行為。
近年來,我國先后出臺的《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社會保險法》等法律,為仲裁、法院處理勞動爭議糾紛的處理提供了充分依據,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都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但企業管理不規范的情況較為常見,勞動合同履行不規范,權利義務關系不明確。企業沒有依照勞動法的規定建立和完善自身的內部規章制度,已有的一些規定甚至嚴重侵犯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違背了勞動法的相關要求。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簽訂的勞動合同中,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工資報酬、合同期限、"三金"繳納等有關規定含糊其辭,有的故意回避應承擔的義務,在終止、解除勞動合同時,不按規定支付經濟補償金,有的用人單位直接不簽訂或拖延簽訂勞動合同,有的則采取強硬態度,侵犯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而在部分民營企業、個體私營企業和個體經濟組織存在大量事實勞動關系,使用勞動者的現象非常普遍,但在具體用工過程中,勞動者尤其是季節性、臨時性的外地打工者,并未與用工單位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對勞動工資、工作期限、福利報酬和勞動保障條件等,一般都是口頭承諾,未進行明確的書面約定,在實際勞動中就勞動關系是否成立易產生各種爭議和糾紛。鑒于此,用人單位應從自身做起,規范用工行為。
思考二:充分發揮勞動保障部門的職能作用,切實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勞動行政部門應根據法律規定,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依法對轄區內的勞動合同的簽訂、實施等情況進行全面監督檢查。實踐中,由于立法的原因,勞動保障部門的行政執法權力相對較弱,強制性手段有限,在執法過程中對企業的懲處力度不夠,對企業的威懾力不大,企業違法現象屢禁不止。勞動關系的利益化,使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而勞動者則追求自身價值的最大實現,這勢必使勞資雙方在利益方面形成矛盾。一些企業只注重經濟效益,不重視職工的合法權益,違反國家勞動法律法規的現象十分突出,造成了勞動關系的不穩定、不和諧,并且這種矛盾隨著市場經濟建設的加速發展而有逐步增多的趨勢。加之諸多企業的工會組織,沒有完整的機構,監督力量不足,勞動者對工會的信任度下降,大量的勞動關系矛盾在企業內部得不到調解,最終引發勞動爭議訴訟。即使法院判決用人單位存在過錯,應當與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為勞動者辦理各項社會保險等事項,但案件在執行中遇到問題較多,用人單位不配合,社保部門無法辦理,法律文書成了一紙空文。勞動行政部門要加強與法院、仲裁、勞動監察等職能部門的溝通和協調,定期召開聯席會議,交流經驗,通報案件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分析勞動爭議糾紛新動向,對涉及的疑難問題達成共識,找到解決問題的統一方案,形成化解糾紛的工作合力。綜上,應加大勞動行政部門的監督檢查力度,規范用人單位用工行為,從源頭上減少勞動爭議糾紛。
思考三:加大法律宣傳力度。
隨著經濟速度的加快,企業主體形式多樣,用工形式也隨之復雜化。對新出臺的勞動方面的法律法規,相關部門要做好宣傳工作,提高用人單位法律意識,使新法律法規深入企業管理層,在用工之初就能自覺按照法律規定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為勞動者辦理各項社會保險。對企業在合并、分立過程中,特別要妥善處理好勞動者各項社會保險繳納的鏈接工作,縮短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辭職、辭退、工資、社會保險等切身利益方面的分歧,遇到糾紛,積極與勞動者進行協商,主動化解矛盾糾紛,減少訴訟。
思考四:加大勞動勞動監察部門的處罰力度。
在勞動關系中,勞動者始終處于略勢地位,一旦發生糾紛,對立情緒較大。加之勞動爭議糾紛呈多元化和復合性趨勢,既有因勞動合同期限、解除勞動合同引起的糾紛,又有因工資報酬、保險、福利、醫療、工傷等待遇不能落實引起的爭議,也有對辭職、辭退、開除等處理決定不服引發的爭議;既有因事實勞動關系產生的糾紛,也有因雇傭勞務關系產生的糾紛。且在勞動爭議中,往往不是單純的上述情形,常常是交織在一起的,比如因辭職引發而爭議還涉及工資、社會保險、經濟補償金等問題。由于勞動行政部門監管不到位,加之處罰力度受限,一些企業為了追求眼前利益,有意拖延訴訟。即使勞動者最終勝訴,權益還是不能全面得到保護。一些企業不及時為勞動者繳納各項社會保險,勞動者自己又不能補繳,一場官司打下來,已錯過繳納各項社會保險的最佳時機,甚至使一些勞動者退休、失業、有病時不能領取各項費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鑒于此,我們呼吁勞動監察部門應加大處罰力度,切實起到震懾作用。(通訊員 王淑娥)
下一篇:律師團社區講勞動爭議熱點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