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區總工會預防群體性勞動爭議引入"紅綠燈"標識
:據《勞動報》報道,日前,楊浦區總工會預防群體性勞動爭議推出新的舉措。圍繞市總工會《工會預防化解群體性勞資糾紛履職情況通報方案》,楊浦區總工會建立了包括事先預警聯防、事中調查調解、事后就地解決的“保綠機制”,從而編織起一張盡心履職多方聯動、促進地區經濟穩定發展的立體“維權網”。
為了響應市總工會關于維護職工群眾的整體利益,穩定發展區域經濟,防止勞資糾紛矛盾激化的要求,楊浦區總工會設立了“亮燈”評價標識。亮燈即:“紅燈”,表示地區內發生20人以上的群體性勞資糾紛,事發單位所屬地區總工會尚未報告情況;“黃燈”,表示發生群體性勞資糾紛,事發單位所屬地區總工會已報告情況,正在參與協調處置;“綠燈”,表示地區總工會知曉情況、參與調處、及時報告,群體性勞資糾紛得以妥善化解。
為了確保“綠燈”長亮,該區總工會建立了“保綠機制”。該機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建立事先預警聯防制度。即通過該區12個地區總工會下屬的法律援助中心和72名工會工作指導員隊伍,接待和受理職工投訴,深入基層單位了解企業情況,建立職代會和工資集體協商機制,筑牢工會基礎工作防線,從源頭上預防勞資糾紛發生。
長白地區總工會規定,每個工會工作指導員每個工作日下基層開展組建工會、發放工會服務卡工作外,還要詳細了解企業動態、經營狀況,撰寫“每日必報”工作日記,做好事先預防工作。
第二階段:事中調查調解。當群體性勞資糾紛發生后,由地區總工會、法援中心和工會工作指導員以及勞動監察人員組成調查協調小組,力爭將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定海地區總工會下屬“娘家人”法援中心在接待中了解到,一家造船企業準備搬遷至浦東,部分職工不愿隨企業外遷,要求給予經濟補償金,雙方發生糾紛。該地區總工會一邊及時向區總匯報事件情況,一邊聯合各方上門做工作,最終使當事雙方在法律框架內解決事端。
第三階段:事后就地解決。當群體性勞資糾紛進入仲裁或法院階段,區總工會積極參與調解,力爭就地化解矛盾。區總工會在區勞動爭議仲裁庭開設了接待窗口,負責接待職工的咨詢和投訴,跟蹤案件進程。去年,該接待窗口接待案件咨詢投訴135起。當仲裁裁決后,當事者不服,案件進入法院訴訟階段,區總工會隨即啟動“法院委托工會組織調解機制”。區法院征詢雙方當事人同意后,區總工會就派出專職律師對當事雙方進行調解,力爭糾紛就地解決。據統計,去年法院委托區總調解勞動爭議211起,成功率達到51%。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