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改革之爭持續影響法國
幾個月來,為迫使政府撤回勞動法修改草案,法國工會在全國發動了一波又一波的示威游行和罷工浪潮,甚至連煉油廠、油庫、核電站、垃圾處理廠等關鍵部門也受到了波及。
面對聲勢浩大的示威和抗議,法國政府逐步作出讓步,去掉當初提出的一些強硬措施。而政府的讓步又令企業主不滿。企業主希望在雇員解雇、工時制定等方面擁有更大的權利。
分析人士認為,這種情況凸顯出,在左翼勢力強大的法國改革僵化的勞動力市場難上加難,因為沒有人會愿意別人“動自己的奶酪”。
二戰后,法國政府非常重視對勞工的保護,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企業不能隨意解雇勞工。在全球化背景下,法國的經濟運行模式和勞動力市場遭到了嚴峻挑戰。高稅收和過高的社保繳費比例使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影響了法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外資引進。對勞工的過度保護使企業不敢輕易解雇職工和雇傭職工,導致勞動力市場僵化,失業率居高不下。
法國政府希望實施勞動法改革,通過賦予雇主更多用工自主權、靈活制定員工加班費以及延長工作時長等措施,來盤活法國僵化的勞動力市場。大部分法國人也認為勞動力市場也需要改革,但在涉及自己的利益時,他們就不再支持瓦爾斯政府提出的改革法案。
對于年輕學生和企業員工來說,勞動法改革意味著福利削減、保障減少。工會認為,新勞動法偏護資方,損害了工會經多年斗爭為勞工爭得的成果。
自今年2月起,抗議勞動法改革的頻繁示威游行、罷工乃至就此引發的暴力沖突對普通百姓生活造成了極大負面影響,更打消了外國投資者的熱情。近期,法國國內外一些游客取消了到法國西部等社會抗議運動最激烈地區的旅行,酒店訂單遭退訂。遭去年11月恐怖襲擊重創的法國旅游業和餐飲業再次受到沖擊。2016年歐洲足球錦標賽即將在法國舉行,法國的交通形勢因反勞動法修改草案而引發的罷工令人擔憂。
法國一些媒體則認為,法國應該效仿德國10多年前對勞動力市場的改革。施羅德在擔任德國總理期間于2002至2003年改革了德國勞動力市場,使得德國經濟保持了活力,至今仍受益。但施羅德改革遭遇了阻力,工會組織和反對黨對施羅德政府的批評不絕于耳,施羅德最終因其經濟改革觸動了許多人的利益而下臺。
觀察家認為,法國勞動法改革最終如何收場,對法國主要政黨和政治家,乃至于工會領袖的政治前途都有重要影響。各政黨、勞資雙方如何繼續博弈,值得關注。
下一篇:法國勞動法改革遭抗議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