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他人做公益,自己的工傷責任誰負責?
《就業促進法》第5條規定:“政府投資開發的公益性綱位,應當優先安排符合綱位要求的就業困難人員。被安排在公益性綱位工作的,按照國家規定給予綱位補貼。”近年來,各級政府開發大量公益性綱位已成為安置困難人員就業的一個重要途徑。
在公益性綱位開發過程中,用工單位吸納就業人員后,將其享有的綱位補貼和社保補貼上報給代管公益性綱位的勞務派遣組織,該組織再向勞動保障部門提請審核,審核通過后由財政部門核定,并會同勞動保障部門將這些款項轉移撥付給勞務派遣組織,最后由該組織向公益性綱位人員發放。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政府和派遣性組織的介入,勞動關系被極大地復雜化了,也導致了許多問題的出現,社保費壬納上存在的爭議就是這樣一種典型體現。
安徽省合肥市曾出臺了有關規定,本著 “誰用人、誰管理”的原則,由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用。但是,大多數省份,實行的都是由政府來繳納。顯然,這個問題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
在產業革命之后,德國、英國、法國等使用機器化大生產的國家就開始了工傷保險領域的立法實踐,經過00多年,形成了用人單位單方責任原則,即用人單位單方負有保護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的義務。我國的《工傷保險條例》遵循的也是這個原則。《條例》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對公益性綱位聘用人員應每月按時足額繳納工傷保險費用;未按規定按月足額繳納工傷保險費期間發生工傷事故的,工傷保險待遇應由用人單位承擔。但是,當下復雜的勞動關系正對理論和立法產生著沖擊,如何應對,需要我們在理論、制度以及實施等層面進行更多的探索。
觀點:由于公益性綱位勞動哲咔由政府推薦就業,且由政府財政支付部分工資,所以發生工傷應由政府承擔責任。
觀點:勞動者在公益性綱位上就業,是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所以發生工傷應由用人單位承擔責任。
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
按照原勞動保障部《關于開展下綱失業人員再就業統計的通知》對公益性綱位的解釋,公益性就業綱位主要是由政府出資扶持或社會籌集資金開發的,符合公共利益的管理和服務類綱位。但是,作為再就業領域的一個比較新的概念,其最早是為了解決城市 “零就業家庭”生活困難的惠民措施,目前還難以從政策上對公益性綱位的范圍作出明確規定。從各地的情況來看,公益性綱位大致概括起來有三類,一是社區管理綱位,包括社區勞動保障協管員、交通執勤、市場管理、環境管理、物業管理等;二是社區服務綱位,包括社區保安、衛生保潔、環境綠化、停車場管理、公用設施維護、報刊亭、電話亭、社區文化、教育體育、保健、托老、托幼服務等;三是社區內單位的后勤綱位,包括機關事業單位的門衛、收發、后勤服務等臨時用工綱位。
《就業促進法》第5條規定:“政府投資開發的公益性綱位,應當優先安排符合綱位要求的就業困難人員。被安排在公益性綱位工作的,按照國家規定給予綱位補貼。”目前各地公益性綱位開發的通行邛法是,通過對下綱失業人員進行培訓,向有關單位推薦就業,在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工資的前提下,政府還要拿出一部分配套補貼。但是這些公益性綱位就業的勞動者大多沒有參加工傷保險。一旦發生工傷,政府和用人單位責任不輕。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認定工傷的前提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依據 “誰用人、誰管理”的原則,用人單位應嚴格遵守國家有關勞動保障政策法律法規的規定,加強對公益性綱位聘用人員的安全教育,同時按規定參加工傷保險,因此本案中該公司應當主動為張某繳納工傷保險費。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5條第項的規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綱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同工傷。所以本案中張某的工傷保險待遇應當由該公司承擔。
上一篇:工傷認定的尷尬:過勞死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
工傷認定辦法知識排行榜
- 01工傷職工應當去哪些醫院治療
- 02 工傷認定中的證據收集
- 03 工傷保險條例意見二看點解
- 04 工傷認定申請書怎么填寫
- 05哪些情形工傷可以申請行政復
- 06違規操作算工傷嗎?
- 07最新工傷認定流程是怎樣的
- 08哪些人可以申請工傷認定
- 09超過退休年齡是否可認定為工
- 10工傷認定書在哪里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