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齡女叫板《勞動法》,加班熬夜至衰老能否算工傷
近日網上爆料出一則消息,深圳有一名女子站在南山勞動大廈門口,舉牌控訴,叫板《勞動法》,呼吁將“熬夜衰老列入工傷范疇”。引來不少群眾的圍觀,這究竟是怎么個情況呢?
這個女子雙手舉著“衰老算工傷”的紙牌,上面寫道“年齡不到二十八,加班熬夜變大媽,愛情工作都遭殃,要求衰老算工傷”。據稱此女今年25歲,因長時間熬夜加班、用腦過度、壓力過大等,讓容顏衰老,導致愛情與事業雙失意。因此才想到如此方法去呼吁人們重視加班帶來的負面影響,希望勞動法可以把加班至衰老算作工傷。此事隨后在網絡上引發了一場“衰老到底算不算工傷”的激烈討論。
加班與衰老的關系
就目前包括《勞動法》在內的法律來看,并沒有規定敖夜上班、加班衰老算是工傷。同時,熬夜上班、加班與衰老之間的因果關系也是很難證明。衰老是一個時刻發生的動態過程,就是不熬夜上班、加班,衰老也是在發生。因此,有律師認為“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后,‘熬夜衰老’都很難認定為工傷。”
對此,專家說,加班不一定導致衰老,但經常熬夜確實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比如,記憶力減退、內分泌紊亂等。雖然醫學也認為加班熬夜對身體健康有影響,但無法構成法律上的因果關系。
加班是法律難以觸及的灰色地帶
雖然夜班會帶給人們不少危害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我國法律對夜班卻缺乏相應的補助性規定。尤其是在大城市小公司中,加班幾乎成為一種工作“常態”,它給勞動者造成身體的亞健康狀態及長期損害,并未得到應有承認、補償。
而且,一般來說加班對應的應該是加班工資,工傷對應的是工傷保險。現行工傷定義比較狹窄,衰老對身體造成的損害很難認定為工傷。雖然工傷有可能拿到賠償,但加班者大部分是無償,有的企業甚至把加班視為一種積極的工作精神。由于《勞動法》執行不力,加班又拿不到補償,加班成了員工面臨的常態。
根據“智聯招聘”發布《2015年白領8小時生存質量調研報告》來看,三成白領每周加班時間超過5小時,甚至國內許多公司和工廠發生過多起熬夜加班猝死的事件,但是似乎并沒有人站起來反對熬夜上班、加班,已經把加班看成常態行為。這次的事件也給不少人提了個醒。
加班熬夜危害多多
大家都知道,如果長期缺乏睡眠,會令人皮膚暗黃粗糙、免疫能力下降。再加上熬夜加班大多都是久坐不動,會增加提早患上心血管疾病、高血壓、中風、糖尿病等疾病的可能,同時還會引發失眠、健忘、易怒、焦慮不安等癥狀。
而同樣是加班,相比之下,女性從加班中獲得的升職、加薪機會要遠遠小于男性,而在對身體的損害方面,女性又要耗費更多的時間與金錢去彌補。無論如何加班都不可避免的給身體造成損傷。
雖然在法律上,將熬夜衰老列入工傷范疇目前很難實現。而衰老跟基因、環境、飲食、心理有很大的關系,不是某個單方面因素決定的。因此,還是建議經常加班的白領們一方面要盡量提高效率,減少加班。另一方面,也要保持心理的年輕和健康,避免未老先衰。
勞動法對于勞動者加班的規定
1、工作時間的規定。2015年最新《勞動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的工時制度。
2、對于加班補償。第四十四條中說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準支付高于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1) 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2) 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3) 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3、加班工資的核算。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三條規定:“……經勞動行政部門批準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其綜合計算工作時間超過法定標準工作時間的部分,應視為延長工作時間,并應按本規定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實行不定時工時制度的勞動者,不執行上述規定。“
如今,整個社會已經形成24小時不停歇的機器,上班族們在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同時,也應該愛惜自己的身體,不要因為加班而損耗自己的身體。對于他們迫于無奈的加班,是否也應該得到勞動法的關注呢?
上一篇:精神傷害納入工傷需跨過的“坎兒”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