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單位忽悠了我一年
廣州番禺的一名開模工在去模具時背高溫蓋板壓傷了手。事后因為說愿意私了,他即將工傷賠償一事一直擱置了快一年,后來在律師和記者的提醒下,才趕緊進行了維權行動。
梁向輝是廣州番禺某玻璃公司的一名開模工,公司沒有與他簽訂過《勞動合同》。所謂開模,就是制造澆鑄玻璃器皿用的模具。“2009年7月21日晚,正常情況下應該用吸管把模具吸出來,當時吸管壞了,模具又重又大,我只能用手去拿,結果被掉下來的高溫蓋板壓到了……”梁向輝說。
當時,梁的右手從拇指到中指已經完全沒有知覺,現在無名指也是一半麻木,手指肌肉、神經處于日漸萎縮狀態。梁向輝說:“一年的時間里,我做了三次手術,花了7萬多元醫療費,可效果并不明顯,肌肉仍然在萎縮,手腳還疼痛,手還不時發抖。”
一個多月前,梁向輝出院了,想試著找份工作,但是用人單位看到他的手,都不敢要他,梁向輝說“我都不知道今后要怎么辦!”
梁向輝說,受傷之后他沒再上班,公司雖然沒說解雇他,卻不再支付他工資。他與公司多次交涉,都沒有結果。“后來他們想一次性賠償3萬元了事,我也同意了。可是他們一直拖一直拖,拖到今年7月份,他們也沒有把錢給我!”
直到遇見一位懂點法律的人,梁向輝才知道如果事情拖過一年,超過申訴時效,他就很難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了。7月14日,梁向輝向廣州市番禺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番禺某玻璃公司向其支付被拖欠的12個月工資和工傷賠償金,以及不簽訂《勞動合同》應支付的兩倍工資,合計約7萬元。
梁向輝說,這幾天公司又找他提出“私了”,他斷然拒絕了。
一位律師聞知此事后說,當前用人單位“私了又不兌現”的現象很普遍,意在與勞動者打“程序戰”和“心理戰”,最終達到不賠償或少賠償的目的,希望引起職工特別是工傷職工的注意,要把握好時機,維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
上一篇:一次工傷可以獲賠兩次嗎?
下一篇:家訪返校途中遭遇事故是否為工傷?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
工傷案例知識排行榜
- 01工傷私了協議能不能反悔撤銷
- 02 未簽合同無工傷保險由單位
- 03 無償幫工受傷誰負責賠償
- 04工傷認定48小時之限緣何屢引
- 05工傷索賠分四步走
- 06公司免責約定無效
- 07未繳社保下班途中出車禍誰擔
- 08工傷死亡賠償金分配案例
- 09“疑難雜癥”的勞動案件
- 10工傷糾紛重新鑒定加大賠償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