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打工妹鞋廠打工患血癌一次性獲賠24.6萬
河北省唐縣女孩王娟(化名)2000年端午節后開始在安新縣三臺鎮某鞋廠打工,一直到2004年7月,后發現患上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經過艱難的維權,日前王娟獲得企業的一次性經濟賠償24.6萬元,這是河北省職業中毒案經濟賠償的最高記錄。
2004年8月,連續在外打工多年的王娟出現乏力、頭暈、皮膚淤斑等癥狀,家人把她送到河北大學附屬醫院,醫院診斷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難治性貧血。今年6月,王娟又被診斷為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此后,她在河北大學附屬醫院進行多次治療。今年8月起,王娟一直住在省會白求恩和平醫院,進行搶救治療。
為了給王娟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積蓄,并且已經債臺高筑。萬般無奈之下,王娟家人想到要向她曾經打工的企業討個說法。10月12日,王娟的父親向保定市衛生局職業衛生執法隊舉報,說女兒在安新縣三臺鎮某鞋廠打工期間,因長期接觸膠粘劑,導致職業中毒,患上白血病。
接到舉報后,執法人員立即展開調查。企業只承認王娟曾在該廠工作,做的是縫紉工,未曾有膠粘劑接觸史,其患病與企業無關。為查清案件原委,執法人員專程趕到省會,見到了病床上的王娟。王娟說自己在該廠工作期間有4年接觸膠粘劑的經歷,并提供了當年一起工作的工友。執法人員先后在安新、唐縣、定州、高碑店等市縣走訪數十人,最終證實王娟有一年以上的膠粘劑接觸史,而且這種膠粘劑含有職業病危害因素“苯”。保定職業病防治所根據王娟的職業接觸史,結合臨床癥狀及其他相關資料,確診王娟為“職業性慢性重度苯中毒”。
職業病診斷證明書出具后,企業與王娟的家人達成協議:廠方一次性付給王娟診治費、營養費等相關費用,共計人民幣24.6萬元,作為經濟賠償。保定職業衛生執法隊隊長王介偉說:“24.6萬元并不能徹底治好王娟的病,最多只能是相當于一半的醫療費用,但這在全省來說已是最高的了,做到這一步已屬很不容易。”目前,此案仍在處理中。
新華網·郭志昆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