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仲裁多渠道解決勞動糾紛
中國江蘇網9月16日訊 日前,正在爭創“全省示范”稱號的京口區勞動爭議仲裁院,接受了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專家組的考核評估。近年來,該院致力于辦案實體建設,調處機制創新,服務方式轉變,有效地維護了勞動者的合法利益,促進了勞動關系和諧發展。該院已連續三年被評為市調解仲裁工作先進單位。
京口區勞動爭議仲裁院成立于2010年5月,有專職辦案人員8人。今年該區投入80萬元用于仲裁院的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建成總面積達500多平方米,擁有專用咨詢立案窗口、兩個仲裁庭、兩個調解庭的辦公辦案場所。同時,積極落實人員編制到位,切實做到“工作有經費、調解有人員、辦案有場所”。
本著“減少訴累,降低成本,方便群眾”的原則,京口仲裁創新三項調解制度,多渠道解決勞動人事爭議:委托調解制度,對區屬企業發生的各類爭議案件,仲裁委在征得當事人同意后,委托企業勞調委先行調解,盡量做到矛盾不上交。移送調解制度,對反映至區仲裁委的爭議,或當地已介入處理的爭議,仲裁委移送當地調解組織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再由區仲裁委受理。邀請調解制度,對涉及政策性較強的重大、復雜爭議或群體性勞動爭議案件,根據案件審理的需要,征得各方當事人同意,邀請法院、司法等部門的調解員共同調解,從而杜絕裁審不一的現象。“通過邀請法官一起做工作,統一了裁審標準,避免調解后當事人又起訴到法院。”京口區勞動爭議仲裁院葛飛說。
前不久,某勞務公司陸續有職工來到京口仲裁院,稱單位要關門,卻不支付職工經濟補償金。該院領導了解相關情況后,及時主動上門,在宣傳國家勞動政策的同時,與單位共同想辦法解決。幾輪磋商后,單位終于同意調解方案,160多名職工也愿意調解了結。隨后,京口仲裁院請來司法局相關人員、法院法官共同參與案件調處,經努力,160多名職工與公司簽訂了和解協議,并現場領取經濟補償金共計51萬元。借助邀請調解制度,一起對抗激烈的集體勞動爭議案件最終得以成功調解。
京口仲裁還在辦案實踐中摸索出了冷處理調解法、心理疏導調解法、背靠背調解法、換位思考調解法、求同存異調解法、案例啟示調解法等“調解十法”,根據案件的特點、復雜程度、社會影響,以及當事人的情緒和態度等加以靈活應用,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調解效果。此外,該院還總結出“四心”工作法,通過熱心接待、耐心聽訴、真心釋疑和實心促和,解決處理好矛盾糾紛。
一系列得力舉措,推動京口仲裁維權服務效能明顯提升。今年以來,京口仲裁院正式立案受理各類勞動人事爭議案件183件,涉及勞動者561人,審結177件,結案率96.7%,比上年同期提高3.5個百分點,全面消除超期結案情況。調解結案175件,調撤(調解后撤案)率達95.6%,比上年同期提高5個百分點,未出現一裁終局案件被撤銷情形。
(王偉軍 華舒儀 方良龍)
無需注冊 快速免費咨詢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