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職業+時代,“員工”社保怎么上?
自由職業者其實沒有固定的勞動崗位,沒有固定的勞動關系。但社保是與勞動關系掛鉤的,通過工作單位繳納社保的。即使是有針對自由職業者或靈活就業人員的繳納方式,通常也受限于戶籍的限制,讓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人無可奈何。那么互聯網+職業+時代,作為這類的“員工”社保怎么上?看下文詳解。
第一,在《社會保險法》的框架下,對社會保險關系與勞動關系做出必要分立。隨著技術變革的進步,自由職業者“就業靈活性”空間加大,以互聯網平臺為支撐,一個人可以同時兼職多個工作,社會保險中“工傷保險”需以用工為基本前提,每一個工作需要工傷保險保護,但并不是每個工作崗位都與基本養老保險對應,將社會保險關系與勞動關系分立是保障自由職業者的法律起點。
第二,針對自由職業者,建立社會保險一體化結構與工傷保險的分體化實施。現行做法是單位需要為員工辦理“五險”。在靈活就業成為互聯網時代就業趨勢的情況下,社會保險的一體化結構有必要分體化實施,才能在更有效地保護自由職業者權益的同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以網約車平臺公司比較棘手的駕駛員工傷問題為例,現實的困境是《社會保險法》規定只有單位才能繳納工傷保險,員工個人無法參加工傷保險。如果一個網約車駕駛員已經參加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平臺公司無法單一地參加工傷保險。為此,應將工傷保險列入互聯網平臺公司的強制險范圍,只要在互聯網平臺公司給付勞務期間發生的工傷,都通過工傷保險途徑加以解決。
第三,建立基本養老金多層次結構。互聯網時代就業靈活性的強化對《社會保險法》提出了挑戰,解決這一問題的思路有二:一是沿用現行法律。《社會保險法》規定了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方式,作為自由職業者的網絡平臺從業者,可以參照靈活就業人員的做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二是改革基本養老金結構,在“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框架下,降低繳費費率,將社會統籌作為強制性繳費的國民年金,包括互聯網平臺公司在內的組織都需強制參加,作為養老金的第一支柱。完善個人賬戶,將之作為養老金的第二支柱。通過這樣的結構性改革,可以在全社會建立更加公平的養老保險制度。
上一篇:作為企業,這些證明不要隨便開
下一篇:員工有權選醫院看病和開病假證明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