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水箱缺水造成損壞,司機職工該不該賠?
近年來,勞動爭議案件呈現增長幅度快、涉及范圍廣、影響程度深、社會關注多等特點。據統計,2010年該院審結勞動爭議案件1986件,同比上升63.1%,與2008年相比翻了兩番。特別是在未來兩三年內,隨著該法院轄區內工業園的發展建設將聚集30萬產業工人,潛在的勞資爭議案件巨大。此外,新型勞動爭議案件也不斷涌現,除傳統意義上的工傷賠償、勞動爭議報酬給付外,現還涉及補辦社保或退休手續、要求同工同酬等新的訴訟內容。
單位以損壞公車需要承擔修理費為由,扣發員工余某的工資。余某辭職后申請勞動仲裁,單位被裁決向余某支付經濟補償金和未簽合同期間雙倍工資,單位不服裁決提起訴訟。3月13日,重慶市沙坪壩區法院以“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是單位法定義務,不得附加任何條件”為由,認定單位扣發工資導致余某辭職,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一審判決單位敗訴。據悉,這是重慶首家勞動爭議審判庭成立后審結的第一個案子,這也是重慶市40個基層法院中的首家勞動爭議案件專業審判庭。
今年42歲的余某,原是重慶某醫院的一名司機。2008年10月29日,他與單位簽訂了一年期的勞動合同,合同約定他的月平均工資為2000元。合同到期后,公司沒有與他續簽勞動合同,但他繼續留在公司當駕駛員。2009年12月29日,余某駕駛公司接病人的大客車,從南川返回主城區途中,汽車因缺水損壞。隨后,公司花了8593元的修理費。
公司認為,車輛損壞是因為余某在車輛發出缺水警示后,仍貿然行駛并拔掉報警裝置。因此,要求余某支付這筆修車費用。余某認為車輛損壞并非自己故意而為,因此不愿意支付這筆維修費。2010年2月,公司沒有向他發放工資。2010年3月11日,余某向重慶某醫院提出辭職,之后向沙坪壩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自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10日之間,因未簽勞動合同而應該向他支付的雙倍工資,以及因扣發工資導致他辭職而應支付的經濟補償金3000元。7月30日,仲裁委員會裁決公司支付雙倍工資差額6643.68元及經濟補償金3000元。但公司不服,向沙坪壩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一審判決重慶某醫院向余某支付6643.68元的雙倍工資差額和3000元的經濟補償金。
“大量勞動爭議案件的出現和審理難度的不斷加大,以及勞動爭議案件審理適用的法律種類繁多,給法官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沙坪壩區法院院長郭瑞說,作為一個基層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原本就是十分突出,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向審判要質效,統一審判尺度,規范案件審判管理,從而盡量縮短審理時間,成立專門化的勞動爭議審判庭勢在所趨。
目前,該勞動爭議審判庭配有審判員、書記員各3人,除對案件進行專業化的集中審理外,還將加強與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工會等部門的溝通聯系,搭建勞動爭議糾紛解決聯動機構。
上一篇:商場不肯賣養老保險,員工求助法院
下一篇:員工因加薪無望欲辭職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