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被拖欠工資怎么辦?
因各種情況,用人單位可能拖欠勞動者工資,這時候勞動者怎么維權?勞動者可以向相關部門投訴,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以及加付賠償金。下文還將為您介紹群眾反映人社領域問題的九種途徑,希望能夠幫助您。
用人單位拖欠工資,勞動者該怎么辦?
用人單位拖欠勞動者工資報酬,違反了《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根據法律規定,勞動者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投訴,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限期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逾期不支付的,責令企業按照應付金額50%以上一倍以下的標準計算,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另外,勞動者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勞動爭議仲裁,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資報酬,同時勞動者有權解除勞動合同,并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符合條件的勞動者可以向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了群眾反映人社領域問題的九種途徑,“教你九招”保護好自己權益。
第一招:舉報投訴。
任何組織或個人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的行為,有權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舉報。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在2年內未被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發現,也未被舉報、投訴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再查處。
第二招:調解仲裁。
主要處理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發生的勞動人事爭議。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第三招: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
可申請信息為:除主動公開或其他法定不予以公開的政府信息外,由政府履行職責過程中制作或者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信息。
第四招:政策咨詢。
組織或者個人想了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方面的法規政策規定,可撥打“12333”熱線電話、登錄人社部門門戶網站“網上咨詢”欄目或者到各地人社部門信訪接待室進行咨詢。
第五招:信訪。
適用于信訪途徑反映的問題包括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制定或執行政策提出意見和建議的;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投訴等。
第六招:申訴。
對機關、事業單位做出的人事處理不服的,可通過申訴途徑處理。
第七招:行政復議。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未提起行政訴訟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向上一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申請復議,也可以向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的本級人民政府申請復議。
第八招:工傷職工勞動能力再次鑒定申請。
工傷職工及其近親屬或者用人單位對各地級以上市(含順德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初次勞動能力鑒定結論或復查鑒定結論不服的,可在收到結論之日起15日內向省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再次鑒定申請。
第九招:司法途徑。
適用于司法途徑反映的問題包括:依法應當由司法機關處理的申訴和控告類信訪問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人社部門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人事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等。
下一篇:被拖欠工資該怎么維權
無需注冊 快速免費咨詢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