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某公司訴勞動糾紛案答辯詞
答辯人:***,男,漢族,19**年2月5日生,住**。
因 揚州**公司(下稱**公司) 訴答辯人 勞動糾紛 糾紛一案,答辯人答辯如下:
**公司的訴請無事實根據和法律依據,依法應當駁回。
1.原告在訴狀中訴稱:“(答辯人)在工作中的借款及代收的貨款共計71900元由其個人占有…”,但是原告**公司未能提供有效的證據證明答辯人借款以及侵吞公司貨款的事實。
首先,從原告提供的借款證據看,請款單共3張,其中***于2008年8月18日、2009年3月26日、2009年4月21日分別請款4500元、2500元、22000元,但3張請款單上均有部門領導簽字,其中2張請款單上有詳細的所請款項的流向說明。該3項請款在原告提交的另外一份清單及往來明細上根本沒有涉及,由此可見,原告公司的財務制度是極其混亂的。
其次,從原告提供的貨款證據看,雖有答辯人向客戶出具的收條,但答辯人均按期上交給原告,所以根本不存在答辯人在工作期間收取的貨款未交還給原告的情形。
(1)在原告提供的原告與御園史律師的合同中明確約定:“工程款支付于工程結束后兩月內支付”,因此答辯人收取史先生20000元工程款后便出具收據一份(此款已上交公司財務,2008年11月26日),但原告出具的《地暖部業務經理***之客戶賬款往來明細》卻顯示史先生的工程款分兩次支付,并且原告在2008年的10月31日已收取貨款10000元,可見原告提供的證據材料之間極其混亂。
(2)另原告提交了一份2009年元月22號的收據一份,其是京華園林李惠交給答辯人的工程款,此款已由答辯人交給公司(因原告提交的《地暖部業務經理***之客戶賬款往來明細》未將此項列入),可見答辯人已將該款交與原告,而原告亦未向答辯人出具任何已接收工程款的憑證。而且從常理上分析,若答辯人有意侵吞工程款,則根本不會有原告提供證據顯示的于2009年元月22日歸還工程款的情形。
2.從答辯人的工作性質看,答辯人從事的是業務經理工作,其薪酬待遇是按照其簽訂的工程造價的一定的比例計付的。因此,答辯人銷售原告的地暖工程、收回的貨款、工資報酬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但是原告只在答辯人與其解除勞動關系的前幾個月,未發答辯人的工資,可見若答辯人有侵吞工程款的事實,如果公司知道,至少應該在工資報酬上對答辯人有所限制,但是原告并未對答辯人的工資待遇等有所限制,反而一再允許答辯人請款,甚至在答辯人離職后的1年內均未有所異議,如果原告認為答辯人有工程款未歸還,為何在未追回答辯人的工程款之前還借款(請款)給答辯人呢?可見原告所訴稱的事實根本就不存在,而只是原告財務制度混亂,造成答辯人未能與財務對數的事實而已。
3.原告曾于2009年06月16日向答辯人發出《解除合同通知函》,只是講因答辯人嚴重違反公司的規章制度,所以原告要與其解除勞動合同。《解除合同通知函》中并未提到答辯人有收取的工程款未上交的情形,并且直到答辯人收到訴狀前,原告未采取任何的途徑和形式向答辯人主張工程款,可見,事實上根本不存在答辯人應交而未交工程款的情形。
4.答辯人離職并非原告所稱其“嚴重地違反了公司的規章制度”,而是原告口惠而實不至,所允諾的待遇與實際嚴重不符,而且拖欠答辯人工資不發,在答辯人承接到一個大的工程可能拿到提成100萬的情形下,原告才出此下策,主動要求答辯人辭職進而避免支付巨額的應屬答辯人的報酬。
可見,原告所訴稱的答辯人在工作中的借款及代收的貨款共計71900元由其個人占有的事實根本就不存在,而只是原告財務制度混亂,造成答辯人未能與財務對數的事實而已。故答辯人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請,以維護法律的公平、正義。】
更多勞動法內容盡在勞動法律網http://www.719521.com
下一篇:勞動糾紛上訴答辯狀
無需注冊 快速免費咨詢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