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工作座談會在廣州召開
2010年1月20日至21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廣州召開全國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工作座談會,總結交流2009年工作情況,分析當前面臨的形勢,對下一階段工作進行部署。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楊志明副部長參加會議并作了重要講話。他指出,今年是鞏固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完成“十一五”規劃和編制“十二五”規劃任務十分繁重。調解仲裁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全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會議精神,抓住“一條主線,兩個著力點”,進一步加大調解仲裁法實施力度,加強基層調解組織建設和仲裁實體化基本建設,將案件量的處置與質的提高同時并重,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穩中求進,努力實現“四降兩升”(即爭議案件立案總量、涉及勞動者總人數、集體勞動爭議案件和涉及勞動者人數下降,調解率和仲裁結案率上升)的目標,推動調解仲裁工作取得新發展。
1.落實調解工作指導意見,將大多數爭議案件用柔性化方式及時處理。一是指導企業加大建立健全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工作力度。通過企業調解組織預防勞動爭議,調解產生的大部分勞動爭議。二是積極推動鄉鎮街道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政府主導鄉鎮街道勞動爭議調解的主渠道作用,鄉鎮街道勞動保障平臺要加載勞動爭議調解職能,企業密集、案件量大的鄉鎮街道應建立勞動爭議調解中心。三是建立協調配合的聯動機制。建立多方聯動的應急調解協調機制,并做好調裁銜接的制度建設。指導調解組織和仲裁機構加強協調配合,鼓勵仲裁機構委托調解組織進行調解,推行調解建議書制度,并做好調解組織出具協議書的審查確認工作。四是推動事業單位人事爭議調解工作。加強主管部門對所屬事業單位人事爭議調解工作的指導,做到簡單爭議由事業單位內部調解解決,復雜爭議由單位主管部門調解解決,將多數人事爭議通過調解方式化解。五是加強調解工作制度建設。通過上述措施,將5 0%左右的爭議案件通過調解化解在企業、鄉鎮街道及社區。
2.落實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組織規則,在大多數地(市)、縣(區)建立仲裁院。今年是加強仲裁實體化基本建設的關鍵階段,要加快推進實體化仲裁委員會辦事機構建設,為提高爭議處理效能提供基本條件,并應達到以下要求:專門的辦案機構,可稱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專門的人員編制;納入當地財政預算的工作經費保障;獨立的辦公場所及配套設施。一是重點推動仲裁組織體系建設。省級調解仲裁行政部門要加快本級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組建,設計和規劃好市、縣仲裁院建設方案,并指導按照調解仲裁法規定的條件招聘仲裁員,把好入口關。二是加快組建仲裁委員會。各地要按照調解仲裁法要求和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制度整合的需要,及時調整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充實成員單位、落實工作責任,履行法定職責。上半年,省級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都要組建到位;市、縣也要隨著機構改革逐步到位。三是按照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組織規則要求,將市、縣兩級仲裁實體化建設與機構改革同步推進。積極推動以地級以上城市和爭議案件較多的縣(市、區)為重點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建設。各地要積極爭取編制部門的支持,將專職仲裁員和其他工作人員納入行政編制,暫時無法納入的,應納入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編制,“能公則公,能參則參”。四是從實際條件出發加強仲裁庭標準化建設。
3.落實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不斷提高仲裁辦案的質量和效率。一是案件處理質量與結案率同時并重。要開展案件處理情況普查,通過公布調解仲裁示范案例統一辦案標準,進行仲裁辦案經驗交流,保持較高結案率。二是重點做好拖欠工資爭議處理工作。要按照部里視頻會議和通知的要求,開辟“綠色通道”,及時受理,及時開庭、快速裁決。三是加大集體勞動爭議案件處理力度。要充分發揮工會組織、企業代表組織等仲裁委員會組成部門對處理集體勞動爭議案件的作用。四是繼續做好裁審銜接工作。與人民法院建立溝通協調機制,探索和創建仲裁程序與訴訟程序的有效銜接,提高仲裁裁決的執行效率。通過上述措施,仲裁結案率要達到90%以上。
4.加強能力建設,提升調解仲裁隊伍總體素質。一是擴大調解員隊伍。將政府開發公益性崗位,吸納大學畢業生就業與充實基層調解人員有機結合起來,協調再就業補助資金落實經費保障。二是加強仲裁員隊伍建設。一方面要擴大專職仲裁員隊伍,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兼職仲裁員的作用。三是大力開展調解員仲裁員培訓。在以往培訓基礎上,再用兩年時間對各級仲裁員輪訓一遍,與換發仲裁員證結合起來。四是加強調解仲裁隊伍管理。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素養高、業務能力強、具有較高職業水準的高素質調解仲裁隊伍。
5.改善工作條件,確保調解仲裁工作有序開展。一是落實調解仲裁經費保障。重點落實法律關于勞動人事爭議仲裁不收費,仲裁委員會的經費由財政予以保障的規定,要與仲裁實體化基本建設統籌考慮。二是建立全國標準統一的調解仲裁信息管理系統。要結合“金保工程”,推進調解仲裁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案件辦理過程和結果的信息共享,提高案件的審理質量和效率。三是提升統計分析能力。要做到標準統一、數據準確、報送及時,做到“小型案件有統計,大型案件有分析,群體性事件有應對”,為部里決策提供參考。四是編制好“十二五”規劃。要結合金融危機的新變化和國內發展的新要求,深化對調解仲裁工作前瞻性重大問題的研究,著力解決“十二五”期間事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探索建立具有處理渠道通暢、法律仲裁權威、預防功能強勢的統一的勞動人事爭議處理體制。
6.落實各項目標任務,努力提高調解仲裁工作水平。一是通過加強學習抓好落實。二是通過創造性工作抓好落實。三是通過加強協調配合抓好落實。四是通過加強領導抓好落實。各地要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實施,確保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尤其是抓好企業和鄉鎮街道等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組建率、仲裁院組建率、50%勞動爭議調解率、90%仲裁結案率等工作目標的落實。
上一篇:交通企業勞動糾紛調解技巧管見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
勞動調解知識排行榜
- 01勞動爭議勞動者該如何與用人
- 02勞動糾紛調解有哪些方式?
- 03勞動調解應該去哪
- 04勞動爭議協商、調解和仲裁制
- 05勞動爭議的解決方式
- 06勞動爭議調解步驟
- 07勞動爭議調解申請書
- 08勞動調解時間
- 09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組成
- 10調解委員會調解不成的情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