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訴訟專業戶鉆的是誰的空子?
據市中院民一庭的法官介紹,《勞動合同法》實施這兩年來,有幾個勞動者不時到法院打勞動爭議官司,這方面的水平都趕得上專業律師了。例如,從去年初到今年11月,民一庭就審理了勞動者張某以相同理由起訴5家用人單位的糾紛,訴請均要求支付加班費、雙倍工資、工資差額及因拖欠加班費和工資造成的經濟賠償金、社會保險金等。據了解,張某先后在福州市兩級法院打了十幾場勞動爭議官司,主張金額從幾千元至數萬元不等。
不過俗話說的好,“無風不起浪”。這勞動訴訟專業戶鉆的就是用人單位貪便宜的空子。
有人鉆法律空子,頻頻打勞動官司
此類案件有以下特點:一是起訴者專找房產中介、超市、餐飲店等單位當臨時工,明知對方存在不簽訂書面合同、超時加班等行為,仍與用人單位口頭約定工資待遇后就上班,一邊上班一邊向有關部門舉報單位的違法行為。
二是起訴者多在工作滿一個月后辭職,再以用人單位不與其簽訂勞動合同、經常加班、不繳納社會保險金等為由,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訴,不服仲裁后又向法院起訴。
三是起訴者基于獲取更多利益的目的,甚至就同一事實分多次起訴用人單位,給法院的審判工作帶來極大的負擔。
為啥會產生“勞動爭議訴訟專業戶”
民一庭的法官認為,“勞動爭議訴訟專業戶”的產生,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和管理勞動者方面存在違法現象,如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不依法足額支付加班費、未辦理社會保險等,使得勞動者能夠抓住用人單位的“把柄”而索賠。
二是一些勞動者對《勞動合同法》相關法律條文的錯誤解讀,刺激了所謂的“維權行動”。如勞動者往往認為,只要用人單位未與其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告到法院就能要到兩倍工資,卻忽略了勞動者自身故意拒簽合同是無法獲得兩倍工資的懲罰性賠償。
三是新的《訴訟費用交納辦法》實施后,勞動爭議訴訟費用降低,極大地方便了勞動者通過訴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也給個別勞動者濫用訴權帶來可乘之機。
如何減少惡意訴訟,法官提3點建議
法官認為,這種惡意訴訟的行為,使得原本保護勞動者權益的法律,成為“勞動爭議專業戶”掙錢的手段,違背了立法初衷。
民一庭的法官建議:首先,用工單位要提高法制觀念,建立合法合理的用工制度。企業與勞動者應盡快全面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依法為勞動者繳納各類稅費,以免將來帶來麻煩。
其次,新聞媒體要加強引導勞動者正確合理維權,減少勞資糾紛的發生。
再次,有必要實行更適當的勞動爭議訴訟費收取辦法,做到既能真正降低勞動者的訴訟門檻,又能防止當事人濫用訴權。
上一篇:高校門前集體斷指為證明什么?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