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發“釣魚紅包”然后罰款,違反勞動法
“搶還是不搶?”4日上午10點左右,楊海(化名)所在的微信群里,董事長發了一個紅包,他按捺住了內心激動,沒好意思吃這第一口螃蟹。接下來,他的不好意思就轉化成了慶幸:當天下午,公司下發一紙處罰通知,搶紅包的“前三甲”,每人罰款500元。理由是上班時間玩手機。
搶個紅包罰500元,這是董事長“釣魚執法”,還真有魚兒上釣了。公司之前發出通知,從2016年1月1日開始,上班期間嚴禁玩手機、聊微信、發朋友圈。因為有言在先,所以被罰者有口難言。而且董事長說得好,公司搞燃氣,屬于特殊行業,關系到千家萬戶安全,容不得一點馬虎。這樣一說,更讓搶紅包被罰者只得自認倒霉。然而,董事長其實犯了一個錯:法無規定不可為,搶個紅包豈能罰500元?
員工和企業之間是一種勞務雇傭關系,公司付了工資福利,提供了工作條件,員工在上班時間應當工作優先,不管受到多大誘惑,上班時間干私事都是不對的。但另一方面,公司處罰員工要遵循《勞動法》,罰款更需要有評估、有上限,不能太隨意、太任性,這樣才能保證雙方利益。搶個紅包罰500元,這或是公司規定,卻違反了《勞動法》,公司規定首先違法,當然不能執行。試問:搶個紅包可罰500元,聊次微信是否可罰幾千?發次朋友圈是否可罰幾萬?難道公司對職工的管理就只能用經濟杠桿、罰款手段?
安全無價,人有感情。領導想盡一切辦法包括“釣魚執法”抓安全,應該說都是有道理的。然而,如果領導管理員工僅是冷冰冰的一個“罰”字和赤裸裸的一個“錢”字,勢必太沒人情味了,既不利于上下級溝通聯系,也很容易引起職工反感,領導想要的效果或許會適得其反。
再說,公司的管理制度,不能與國家的法律法規相抵觸,更不能凌駕于法律規定之上。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要讓公司的制度得到強有力執行,制定制度前不妨集思廣益。對于搶個紅包罰500元這事兒就有員工表示,平時就三四千工資,一下被罰掉500元還是有些痛心,可見員工并不認罰。
公司發展壯大離不開員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只有上下一心,既有制度紀律的他律,又有廣大員工的自律,建立更多的溝通渠道,才能讓領導和群眾“打”成一片,才能建立和諧勞動關系,才能共同促進企業財源滾滾。
上一篇:用工及時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很重要
無需注冊 快速免費咨詢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