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加班”式培訓,企業該不該付加班費?
企業為員工提供培訓,實際上是為員工提供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毫無疑問,企業為組織員工參與培訓需要支出一定的費用,對企業而言,如果將培訓安排在工作時間,那就既要出錢,又得損失職工在培訓期間不能到崗工作的那部分效益。可如果將培訓安排在周末,當然能保證職工的出勤,但是要企業再額外支付加班費的話,恐怕大多數企業都會覺得冤。法律人士建議,培訓本是一件職工企業雙方受益的事情,但培訓不宜強制,不然很容易引發職場矛盾。

“加班”培訓有種被強制的感覺
某公司職員小吳日前向我們反映說: “我們單位每天下班之后都要用一個小時對員工進行業務培訓,占用我們的休息時間,與加班無異,最近我們都在討論,如果我們申請加班費,能否獲得支持。”無獨有偶, 另一家私營企業上班的小李也告訴記者說:“我們單位的培訓,不是在上班時間,而是占用我們的周末,單位甚至還記考勤,缺勤罰款。單位組織我們培訓,最終受益的還是企業,所以企業應該給我們加班費。”
關于單位組織學習培訓是否占用職工休息時間的問題,記者對周圍的一些市民進行了調查。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受訪的職工有七成曾經接受過單位組織的業務培訓或者各項學習。在接受培訓和學習的職工中,90%以上都有過單位占用職工休息時間進行培訓的經歷。對于單位出資培訓,多數職工還是愿意接受的。“培訓是我們提高業務能力和專業素養的好機會。”法律工作者曹某說:“關鍵是學習的內容要切實讓大家能有所提高,不能只走形式。”

我們冒著風險為員工創造福利
關于職工們提出的問題,用人單位也有一肚子“苦水”。某企業的老總魏某告訴記者,去年他們為了讓新招聘的幾名大學生盡快熟悉業務,安排了一系列的培訓課程,沒想到半年之后,有一半人已經另謀高就,企業為這些離職者付出的培訓已經不能再使企業受益,反而是員工的能力得到了提升。魏總感嘆道:“企業給員工搞培訓,的確是企業為了將來的發展進行的一種投資,這種投資的直接受益人就是員工。當然,并不是說員工能力提高了企業就沒有好處,但是企業卻無法將員工受益后的收益固定在企業內部,如果員工跳槽,之前對他們進行的培訓自然也就沒有什么成果可言了。”
某公司人事部的徐經理告訴記者,他們單位為了提高職工的業務能力,不但會組織一些內部培訓,還會定期送一些優秀的員工到相關培訓部門進行深造。“這屬于一種難得的企業福利,又是提高自己的機會,無論是新老員工,對于這種集中培訓會占用周末時間,都不會有什么意見。”徐阿姨說。
解析: 企業對在職人員培訓的處理方法,能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企業的管理風格、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說到底,職工在參加完單位用心良苦組織的培訓后,能不能長期留在企業,這和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以及人才策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尤其是員工入職之初,如果企業留給員工的印象是管理比較混亂,沒有科學的、人性化的管理體系,老板在一些涉及員工利益的問題上的處理考慮得不夠周全,表現得過于自私,那么很可能員工即使沒有立刻離職,也不會將這樣的企業視為可以“托付終身”的“歸宿”。當然,我們也不是提倡損害企業利益來取悅員工,而是提倡科學管理。
要留住真正的人才,培訓只是一個方面,還應在提高企業業務領域的同時,著力提高對企業的科學管理水平。科學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但同樣能夠為企業創造效益,更能為企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訓效果流失的風險自然也就會降低了。
支招:培訓效率是解決矛盾的關鍵
企業為員工提供培訓,實際上是為員工提供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毫無疑問,企業為組織員工參與培訓需要支出一定的費用,對企業而言,如果將培訓安排在工作時間,那就既要出錢,又得損失職工在培訓期間不能到崗工作的那部分效益。可如果將培訓安排在周末,當然能保證職工的出勤,但是要企業再額外支付加班費的話,恐怕大多數企業都會覺得冤。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